Thursday, August 15, 2013

CHGS - ending note

画蛇谢幕


我真的是很少阅读广告。如果不是友人叫我有时间读读这则广告,我也不会发现内里乾坤。八月头,绿野种植计划的董事部和管理层在各大报章刊登了广告,正式宣告计划终止。参与者应该感到欣慰,因为从广告的数据说明,没有人在这项计划蒙受亏损,个个受益。



根据报界人士的估计,刊登一则这样的广告,动辄要花上过万令吉的费用,有关负责人不惜成本的借各语文媒体公诸天下,的确是用心良苦。文中特别提到,丹斯里李金友加付2500万令吉善意配套,以安抚所有种植人的心,想来钱财事小,名节事大,这么多钱都多加了,也不用在乎多出几万令吉打来广告把该计划的最后结果宣告,以免有心人又炒作。怎样炒作?愚钝如我都想到啦---如静悄悄付钱,想必有人会以遮遮掩掩大作文章。因此,坦坦荡荡的撰文说明,是正确的做法。



只可惜,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文中硬是提到了局外人小股东监督机构(MSWG) ,以“干预、压迫” 形容之,带出了愤愤不平的情绪。撰此文者对MSWG颇有认识,在其名号前特地加上“上市公司” ,再加上这一段文章前面言明唯有种植人才有权利通过议程,而“上市公司小股东监督机构”却有本事施压临时改变议程,明喻该机构捞过界,连非上市公司的事也管了。



不仅如此,文中一再提到“上市公司小股东监督机构”的施压和负面报导,更在结尾时提到某位拥有八地段的著名女士的投资收益,似乎有所影射,想来必有跷蹊。可惜我非种植人,不很清楚为何要特地提到这位女士,而不提另一些拥有更多地段的种植人。



无论如何,MSWG是否会在其网页反击,还是其目的已逞,不再作口舌之争,尚未得知。蛇年已过了一半,喜欢与否,绿野种植计划总算落幕,广告中与MSWG的瓜瓜葛葛,让我想起一句与蛇有关的成语--画蛇添足。MSWG固然有强出头之嫌,但文中似乎讲到没MSWG便没那两项改变的议程,而许多种植人的通过议案,却关乎妥协于这两项议案。广告中明是贬了MSWG的角色,却不小心的点出它在促成这次计划终止的主导性,让丹斯里的善意由主动变成被动。



或者是我笨拙,人家登广告,内里文章,必有深意,怎会画蛇添足呢?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文中完全没有提到另一关键性的机构---马来西亚公司委员会(SSM) 。目前正在忙着勒令行动党必须重选的马来西亚公司委员会(如果行动党不从,它要怎样下台?) ,会觉得被忽视吗?如果它抽空读到这则广告,会不会认为上述议程由非种植人干预而且修改、通过,是不合程序,应该属于非法,而必须作废?会不会要求重开种植人大会?会不会登广告说明其实分利计划是规它管辖(不要忽略了它),MSWG其实在狗拿耗子?

Short Selling?

需要卖空吗?




大马交易所进一步开放卖空的限制,由原本的100只股增加到171只,还表示不排除进一步在未来开放给散户。原来,市场对卖空反应冷淡也无可厚非,这卖空只限于机构投资者。不但如此,查看卖空条例,得了一个结论---诸多限制,不只散户不得其门而入,连机构投资者也兴趣缺缺,深怕一不小心误闯禁区,惹来交易所严惩,不碰,就没有损失。



原本在一个自由市场,可以买就可以卖,我们看好一只股票,就大胆买进,是叫“买”(LONG) 。同样的,如果我们看坏一只股票,也可以先把它卖掉,这叫“卖”(SHORT) 。不论买或卖,如果我们不打算持票,在一定的期限之内填仓,才会有买空卖空的演变。问题是,万一看错走势,买空的填补,最多是亏完;但卖空呢,却是无底洞。我举例说明,如果您看好A股,决定买空,买价是1令吉,第二天它宣布停牌及破产,您很不好运,亏完1令吉。如果您看坏B股,决定卖空,卖价1令吉,次日突然B公司传可能被C公司以10令吉收购,股票大起,您的亏可大了,可能是10令吉或更多,看后市而定,这就是无底洞的定义!97金融风暴之后,我国的股票市场规模太小,极易成为卖空狙击手的偷袭,因此决定禁止卖空,避被卖到崩盘。自此之后,我们就忘了甚么是卖空。虽然期货市场一样有卖空,但散户甚少涉及期货,所以对这自由市场的产物逐渐陌生起来。

如今逐步解禁,自然有人会问,需要卖空吗?这让我想起97金融风暴,大马资金市场的副产品就是资金管制。一管就是十年,到近来逐步解放,也有人会问,不用资金管制,大马可以吗?由最初的反对资金管制,人民的思想一步步的被国家政策改变,到最后的依赖资金管制,不敢想象自由竞争的存活性。

这里不想讨论该不该全面解禁卖空,因为看来散户还没准备好,卖空大事进行的话,可能会让散户躲得更远。这里要谈谈当局对卖空的准备,似乎也流于表面。我们且看一只入选的股票--贸易风机构(TWSCORP) 。这只股票的股东刚通过1.10令吉选择性资本回退,将在近日除牌。由于股价局限在1.10令吉或以下,是很不适宜卖空的。如果有机构要借票卖空,那么必有投资者愿买过来,因为之后就可以得到1.10令吉的资本回退。交易所选它入围,给人予没事先做功课的印象。另一只类似的股票KSK集团,也是正进行65仙资本回退后除牌的过程,要将它卖空向下,岂不正中散户下怀?除此之外,一些股价只有20、30仙的股票如马联工业(MUIND) 、达全球((TAGB) 也入选,请问还有多少本钱来卖空?除非交易所预知它们将来会大起,所以未雨绸缪;不然这样草率筛选,落个贻笑大方而已。

Ranhill

当无所谓遇到无所畏




这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世界。许多小股东,包括这位吴所畏伯伯,到今天还是不明白,为何2年前联熹(RANHILL BHD,RB) 公司硬生生的塞给他们90仙,股票就被取消了。股票行的经纪告诉他,这叫强制性收购(Compulsorily Acquisition) 。吴所畏伯伯还是不明白,这个世界有如此强取豪夺的事,难道证监会不替小股东主持公道吗?经纪告诉他,很公道呀?这可是依据了收购法令的指示下完成的。吴所畏伯伯不明白就是不明白,甚么法令和条件他完全不理,他只知道他不愿意卖,不过人家就是一定要买。



他特地读了一遍独立顾问的致股东书。洋洋过百页他也看不完,不过有些字眼还是懂的。这个阿马银行顾问说了嘛,不公平(Unfair) 的收购;不过他们又画蛇添足,加了个“But reasonable”--- 但是合理。这些年轻人不知道文法,不公平怎样合理咧?怪的是,结尾还叫小股东接受。不公平的东西,怎么可以接受?



可怕的是,这样乱乱讲,小股东竟也乱乱听,到头来乱乱就除牌,乱乱要了吴所畏的股票,一点都不尊重我的权利。四处去问,人家反而说乱的是我,不明白法律怎么写。不过,吴所畏的90仙事小,他硬是记下了联熹除牌前的市值,约6亿股乘90仙是5.4亿令吉。



事隔两年,另一家名叫联熹能源及资源(Ranhill Energy and Resources Bhd, RERB) 的公司首次公开售股,叫价1.85令吉。单看名字和股价,吴所畏伯伯就感到心痛,这不就是当年被合理的巧取豪夺的股票吗?连名字也不怎么改,欺人太甚了吧。



他怕误中副车,便问一些研究股票的朋友两者有何分别。根据朋友的说明,这两家公司的资产大同小异,除了:

1) Ranhill Utilities Sdn Bhd 从在RB时的70%增加至RERB的100%;

2) Ranhill Powertron II Sdn Bhd从在RB时的100%减少至RERB的80%;

3) Ranhill Bersekutu Sdn Bhd从在RB时的 100%减少至RERB的50%减一股。

不过,根据RERB的上市价1.85令吉,股额约9.62亿,市值约有17.8亿令吉,和是之前的5.4亿令吉的3.3倍,两年的时间,公司经历了甚么大变化,成长这么迅速?!不但如此,之前的小户不惜贱价出让,连累吴所畏失去了他珍贵的股票;现在又排队买回新股,还超额12倍,便宜的不要,贵的争破头,这是甚么逻辑?之前的独立顾问,有站出来告白,后悔建议小股东接受收购吗?

更让吴所畏吃惊的是,联熹能源及资源因国家石油公司的执照问题,取消上市。吴所畏心想,那些上市的首要顾问,是否知情不报,希望蒙混过关?还是联熹试图瞒天过海?这算不算商业欺骗案件?当局应该象他的名字那样,无所畏惧,对不法之事追查到底,将罪魁祸首绳之以法?还是他爸爸其实取错名了,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大鱼吃小鱼,大鱼才无所畏,逍遥法外,视法律为囊中物;小鱼如他应该叫吴所谓才对,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要无所谓,活得不太执着,才会开心。

Cliq energy - 2

谈谈CLIQ能源




下周三,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马股市第三只特别用途收购公司(SPAC)--SONA石油将粉墨登场。这期间,第二只SPAC---CLIQ能源和其凭单波动激烈,一天起伏十巴仙是平常事。CLIQ能源刚在周一(7月22日) 举行了股东大会,带来一好一坏消息。好消息是,公司已圈定了五个标的计划,目前正进心精密审计。坏消息,其实也不是坏消息,是公司对何时宣告收购行动守口如瓶,让心急的小股东失望。不过,董事局有信心在年内呈献给股东抉择,看来好事不远了。只是,由于还是没有突破性的宣布,一些股东趁机抛售股票,撤回资金转战SONA石油,让其股票和凭单价格在周一跌了5至10巴仙。



不过,CLIQ能源的董事局在股东大会言及一点,如能贯彻始终,倒是让我深深感动。事缘CLIQ能源上市价为75仙,涉及1送1凭单,散户认购获得100%分配。以今时之股价在70仙以上和凭单在40仙以上(合计最少有1.10令吉),新股认购者已赚了约50%,成绩不俗。董事局却觉得,公司股价在短期内镳上80仙以上,代表后来的股东看好CLIQ能源会有所作为,这让他们倍感压力,更小心挑选业务,以让后来者也买得物有所值。如果这不是门面话,董事局应该深深了解电影<蜘蛛人>中的名句:“能力越大,代表责任越大” ,是的,如何让所有股东满意,股价随着收购的业务挺升,是董事局肩负的重大责任。



第一只SPAC---大红花石油(HIBICUS) ,自一年前股价在2.20令吉登顶,就韬光养晦起来,至今停留在1.50令吉左右;其凭单也从约1.40令吉调回95仙左右。虽然公司尽力扩充业务,做了好一些收购和联营计划,但公司能否再造惊喜,全看钻不钻到石油。高价买进的股东,可在9月股东大会时延引CLIQ能源董事局上述的话,向管理层施压。

CLIQ能源,做为老二,因为金玉在前(大红花石油上市也是75仙,至今两年,表现不俗,认购者回酬高达300%),必须加把劲才行。同时,老三也将在一周后横空出世,新股发售反应比CLIQ能源更好,来势汹汹。听说SPAC的老四也紧锣密鼓在筹备着,领头者名号一出,其旗下的上市公司马上应声而起,让人觉得来头不小。虽说这油气领域蓬勃发展,大家各取所好,不完全属竞争敌手,但SONA石油和CLIQ能源几乎同期上市,收购的业务好坏和早迟,肯定会影响股价,瑜亮情结一时难免。到底是CLIQ能源坚守本位,还是SONA石油后来居上,已成为SPAC投资者热烈议论的话题。

GoldIS - 2

戏剧一般的情节




上周抛了一点书包,来不及叙述金诗投资(GOLDIS) 的最新发展。且说金诗投资放弃了派发怡保花园(IGB) 股票,让投资者大出意料之外。这不象诗歌的隽永,却象戏剧高潮迭起的情节。戏剧呢,是说故事,故事必有起承转接,金诗投资起了一个因,却在两个月后将剧情急转而下,深深的刺痛了买票进场者的心。原来,要参与者痛入心扉,入戏七分,比诗歌带你游花园,走马看花的印象深刻得多,才叫成功。买票者既已进场,不让观众半途离场必须花些心思;只见金诗投资剧情一转,祭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故事,挽回不少票房。



金诗投资于放弃了派发怡保花园(IGB) 股票的同一日,宣布以20配3派发库存股,总算稳住股价。以目前股价2令吉,派发的股息约等于6仙,虽然和派发怡保花园股票建议中每一股金诗投资可获1.72令吉(现金或股票) 的数额相去甚远,但在两星期内迅速除权,总算留住一些投资者。反正不拿白不拿,投资者大多数等除权后再另作打算。



随即公司剧情再一转,于7月8日宣布把70%子公司MACRO KIOSK以2240万令吉卖出,获利1700万,似乎要告诉小股东,今年的重头戏虽然告吹,丰富情节陆续有来。说到这个MACRO KIOSK的投资,公司透露,这项投资始于2002年,投资成本只有10万5000令吉,十年后的今天可以2240万令吉卖出,公司经营生意的本事令人咋舌!戏剧性的是,由于金诗投资股本不小(约6亿令吉) ,这么高的利润,除起来也不过每股赚了3仙左右。



不过,金诗投资在年报中有言及,公司在过去10年取得茁壮成长,从MACRO KIOSK的投资来看,的确是如此。再看公司的背景,也果然没错。11年前(2002年1月) 它由TAN&TAN更名为金诗投资(GOLDIS) ,股东基金约为7亿令吉,股额为3.2亿(每股1令吉) ;到2013年1月股东基金已有14亿令吉,股额为6.1亿(每股1令吉) ,成长了一倍,这还没算每年派出的股息。



如果说10年做一短暂的小结束,金诗投资的这位主席打算在迈入下一个10年周期,带领股东登上另一个高峰,并不过份。这么说来,原来我们金诗投资这部戏在今年公映的是续集。首集一演就演了10年,票房如何,有目共睹。这第二集,公司同样编排了10年的剧情,取景涉及大马和中国,决不欺场,务必重演首部曲的票房。只是如今公司规模日渐庞大,枝叶更加繁茂,第一代的胼手胝足,和谐相处,会随着第二代的利益冲突而荡然无存吗?是平铺直叙的剧情,还是波涛诡涌的更能赢得票房?

我不是编剧,也不是导演,更不晓得有没有耐心看一出十年的戏剧。不过,我还是对十年演一场好戏的公司感到敬佩;更对那些一买票就入场看十年的观众十分佩服。没有两者的互相扶持,这出戏要成功如演出谈何容易呀?

Goldis

诗一般的意境




我始终想不到,步入中年以后我会以写硬绷绷的财经评论为主。很多人大概想不到,中学时期的我,是以写散文和诗,抒情为主, 我的诗歌,还曾得过奖呢!当时写时的青少年,莫不给人一种风花雪月,但我其貌不扬,风流不起来,又家境贫穷,中学之后就攻读数理,和春花秋月渐行渐远。但写过诗的人,对诗的意境有一定认识。严格来说,诗呢,就是不能把话说得太白,要让读者有想象的空间。



马股市里,有一间公司,和我的名字有点渊源,也和诗有点关系。这间公司,就叫金诗投资(GOLDIS) 。它在2013年的年报特别有闲情逸趣,为股东送来了一首诗,且将这首“春日” 和读者分享: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日理万机的投资者,可能随便扫一眼就算了,不晓得金诗投资葫芦里卖甚么药。偏偏我这半个闲人,看下看下,心想这位尊贵的主席总裁为甚么有心情舞文弄字?赏析之前,不得不提提此诗的出处。诗歌作者是南宋名人朱熹,这首诗作可能识之者不多,但说到作者的另一项成就,必让许多人点头称赞。他是当时最出名的理学家,人尊称朱子;就是他,编辑《大学》、《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哲理的教本。

采用这位哲理大师的诗作,告诉股东们春天来了,风光明媚,春风满面,万紫千红,主席的深意呼之欲出(我脸皮厚厚,也自许为半个诗人)。至于此诗的深一层意境,涉及诗人向孔门求道;万紫千红,即比喻儒学的多姿多采,因讨论篇幅过长,这里就不细述了。

话虽如此,金诗投资今年首个重头戏,却宣告急转弯,无疾而终,倒让满心欢喜前来寻幽探胜的股东淋了一头冷雨,不知所以然。公司在5月建议把旗下怡保花园(IGB) 股权派给股东,每股可派出约1.72令吉的股票或现金,目的是把公司价值释放出来。不到两个月,公司在7月再发文告,以股东反对为理由,搁置这项建议,让原本欣喜的股东大失所望。

大凡公司是不会随便建议释放价值的计划,一旦建议,应当有把握成功得到各相关单位的同意,让它通行。建议进行过程中,必有股东同意或反对,不过很少公司在未把该计划呈现在股东特大前,就宣布接受股东的意见回馈。如果这叫做从善如流,那么,收到的意见是支持的为大多数时,是否也可以宣布接受,而毋需在特大表决?答案当然是不可以。因此,我猜测那股反对的声音应该是很大,大到公司被迫要放弃进行,不用浪费时间来开特大。但是,问题又来了,金诗投资的大股东持有56%,在这项计划里可以投票,有谁比他们还大,大到要他们放弃?除非是大股东里闹意见分歧吧。

无论如何,金诗投资一则短短的文告,就把这建议挂上句号,留下小股东满腹疑窦不顾,在企业责任上很说不过去。一些见猎心喜的小股东,在建议出炉后买入金诗投资,如今亏损了约10%,心烦气躁,更不要讲甚么诗歌的意境了。

SPACs

第三、第四、第五只SPAC




我的专栏里常常有机会谈到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 。这是一类没有基金经理或分析员要介绍,但又活力十足,热力四射,让人跃跃欲试的组别。许多人不了解SPAC怎样运作,看其股价的波动程度,一口咬定它属于投机,不值一看。不过,投资和投机,只是一线间,分界有时十分模糊。



不喜欢SPAC的投资者,口口声声说这是一种大型又合法的骗局,主使者擅于利用上市条规,公然向投资者要一张支票,让他为所欲为。这类公司,没有背景,没有业务,根本不能用基本分析来评估,上当的机会很高,还是避之为妙。



事实,是否如此?基本面很好,就很值得投资?



上周五我刚好有空,出席了一家公司。先说说这家公司的基本面。从最近财务报告来看,这家公司净资产1.06令吉,手握10亿净现金,或每股80仙净现金,2012年每股盈利19仙,股息1.8仙。今年第一季录得每股4.5仙,宣布派息1.6仙。它还有股息政策,为净盈利的20%。请问基本面投资者,它该值得多少钱?



如以去年周息率5%来计算,它该值得35仙,但手持80仙现金,股价该不该低于净现金呢?再以去年本益比5倍来计算,它值得95仙;以净资产来看,也不会太贵吧?还有甚么基本分析要看的?猜猜看这只股票现在多少钱?猜猜看持有它的基本面投资者有多高兴?



它是中国文具(CSL) ,目前每股28仙。



“哦……是中国公司,难怪啦。” “甚么“难怪” ,不是说好用基本面分析来选股吗?” “中国股喔,哪里有信心?” 类似的谈论,很快的就脱离了纯基本面分析,转进另一些考量如管理层、市场普遍上的观念,等等。



所以,这只是要告诉你,话不要说得太满。不懂SPAC,就把它归纳为投机股,如同看到一个人外貌凶恶,就认定他一定是匪徒一样。如果SPAC是个骗局,首先要怪的,应该是把关的证监委员会(SC) ,监督不严。不然,就老老实实,承认不懂SPAC,避开它,没甚么不好意思的。笔者几年前也自认看不懂雅艺控股(MAEMODE) 的账目,不敢投资,不过直到它列入PN17之后,还是有投资者认为它值得投资的,观点不一样而已。



而且,继大红花石油(HIBISCS) 、CLIQ能源之后,证监委员会收紧SPAC的上市条件。之前的管理层可以用1仙来行使其凭单,和后来的凭单持有人要用50仙来转换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听说第三家SPAC--SONA石油的管理层,手上的免费凭单和之后上市的凭单,行使价是一样的,就是证监委员会提高上市条件的一个佐证。而第4、第5家SPAC,分别是TERRAGALI和AUSTRALAYSIA,至今未获得证监委员会的批准,可见监管单位更用心来筛选,务必把小股东的利益照顾周到,才放行让它们上市。



Stock promoter

股票推荐人




没有人能预测没有量化宽松(QE)的日子,市场是怎么过的。从一开始大家对QE的不以为然,出现了四个换调不换谱的转折,到现在的不得不然,一旦美国停止QE,经济是否就此停顿?股市会跌到甚么程度?目前没人敢大胆预测,不过股市近期节节败退,是不争的事实。



这里想要掉转焦点,谈谈买卖股票的推荐人。谁是股票的推荐人?屈指一算,有各股票行或投资银行、分析员、基金经理、提供公众投资课程的技术或基本分析专家、公司投资公关部门,等等。我们很关注的,是这些推荐人到底是完全独立,还是和所推荐的股票有扯上关系?



一般上有执照的投资银行发言人、分析员或基金经理,在发表其股票推荐时,都少不了免责声明。免责声明不外是他们是根据公司的财务资料作出研究,所有推荐是以客观为出发点。因此,他们通常不会持有该股票,因为,为了持有股票,必需对有关当局作出许多声明,不然会很麻烦。中立之词,因为事不关己,会让一些小投资者心有所虑,认为一旦分析错误,分析者也无痛无痒,不过信其报告而买其推荐股票者,这亏可大了!例如,前几年有分析员大砍东方(E&O) 评价(由1令吉目标价)至25仙,那之后其股价就从40多仙一路升至现在约2令吉。又,近来的例子有科恩马(KNM) ,因为公司业绩不好,也惨遭分析员从之前的50仙调低至23仙,令人心悸。



那么,持有该股,再建议予大众者,应该和大家一起进退吧。那也不然。小投资者也担心这些人事先累积该股票,然后在推荐之际卖出,让闻风而至的投资者买他们的货。不过,随着股市的资讯越来越容易得到,要占这种便宜应该是不大容易。但还是有人偶一为之,赚赚小钱。还有还有,事先推荐,之后才买,够君子了吧!只是,市场上还很少这种君子呢。



还有一些在野人士,财势大者如冷眼先生,或是一些部落客主笔,小者如在下,喜欢涂涂写写,希望分享一些好股,但也不想划地自限,所以如果介绍了张明牌给读者,大家高兴;介绍错了,大家也海量包涵,当读了一篇超现实小说算了。前几周写了丽阳机构(TROP),越写越跌,到底是不是另一部超现实小说呢,读者自行评断。

安倍经济学

安倍经济学回响




各国评论家喜欢标新立异,所以每每有新词语出现,希望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在纳吉接任首相时,也有分析员将他在大马所进行的经济改革称为“纳吉经济学”(Najibnomics) ,经济转型大行其道,几年下来,其中依斯干达特区算是小有所成,有目共睹。今年纳吉重新获得选民委托,下来五年可以继续他未完成的经济转型计划(ETP) ,不过分析员倒是少提起这纳吉经济学,大概是反风炽烈,纳吉走中庸的路线是知易行难,让分析员有所怀疑他怎样贯辙始终。



在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安倍经济学” 的崛起,多多少少缘由日本经济沉疴多年不起,经济紧缩约二十年,因此日本人希望换一个方式来刺激经济,而不是以前墨守成规的作风。说穿了,安倍经济学没甚么了不起,主要的是日式的量化宽松而已。



安倍经济学有三支箭,第一支着重宽松无上限的货币政策,致使日圆贬值;第二支箭是务实的财政政策,即通过巨额财政预算推进公共建设。至于第三支箭,是设定国家和地方的基础财政收支目标,实现财政健全化和经济发展二者兼顾的一揽子经济增长战略,另外从创建经济特区入手,希望通过一系列手段为企业提供支持。



但是,日本亟须改革的项目,事实上都相当棘手。安倍的首两支箭,打算通过短期的需求,激活经济的动力,但它也致使财政状况日趋严峻。今年日本的预算赤字是6.9%,简单来说,政府希望通过扩张式政策带动经济成长,增加税收,最终缩减债务。事实是当赤字增加了,经济也成长了,但始终无法达成收支平衡,因此导致债务问题进一步恶化。届时,外界施压和还是政府本身产生恐惧,往往导致政策半途而废。1997年日本债务低于100%,到后来的小泉内阁,债务已上升到150%,今年可能达到245%,象安倍所说要在2020年达到收支平衡,很多人都觉得他在痴人说梦。(以日本借镜,我们不难想象到大马2020年的情形)



安倍经济学的一个重点是在两年内将长期国债持有量从89兆日元(约2.75兆令吉)增至190兆日元(约5.89兆令吉),以刺激增长,以达到2%的通胀目标。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股市大涨。自去年底8600点至今,股市最高曾达到15600点,大涨了80%,并不完全是宽松货币政策的功劳,其中一个原因是公司业绩触底反弹,盈利也达到预期。



不过,如今日股经历调整,跌到12500点尚未知是否到底,让日本人心惶惶。其实,这不难理解,日本过去的经济改革,步伐缓慢,象安倍这样下重药是很少见的,因此许多国民将信将疑。不过,过去6个月,他的确是频频令人惊喜。现今人士注重快餐文化,一切希望速成,因此难免有人希望日本从此一帆风顺的妄想,一旦面对挫折,就对经济改革失去信心,这是很正常的。如果安倍经济学能在3、5个月就成功改造日本,那未免太贬低之前日本首相和财长的能力了吧。



所以,我们还需要时间观察未来日本的经济走向,不能太早决定安倍经济学的成败。美国的量化宽松已进入第四个阶段(QE4) ,相信安倍也可能有第四、第五支箭待发。回看我国,首相的经济转型一推就是10年,当然也会有许多变奏,各国都在拼经济,我们且静观其变。

Trop Corp - 3

丽阳机构(3)




在美国和日本股市稳定下来,预料亚太股市将继续上扬,继五穷不再“穷” 之后,六绝也不再“绝” 。前两个选股,大马综合工业(MWE,4月10日) 从1.79令吉至今2令吉,上扬11%;而鹏发(PTARAS,5月22日) ,也从4.10令吉涨到4.90令吉,比大马综合工业不遑多让。反而是丽阳机构(TROP,5月29日) ,我写了三个星期,股价也从2.20令吉跌到1.90令吉,跌了14%。于是有读者心生怀疑,想知道这只股的潜力到哪里。言道“潜力” 太过文皱皱,不如直接一点,问我目标价有多高。



话说到这里,很多人觉得笔者会顺水推舟,指点读者6月28日是丽阳机构的股东大会,读者可以自己去问董事。不过,遇到擅于打太极的董事,一般上都会以公司是拼业绩,不是拼股价,四两拨千斤的把股东打发,很少会认真告诉小股东,多少钱才是公司的合理价。



其实,我倒想针对丽阳机构目前的业绩发展,大胆预测一下未来2、3年的股价。我们先看一下大马的产业股王:



公司 股额 股价/令吉 市值/令吉

UEM置地(UEMLAND) 43.4亿 3.36 145.8亿

城中城产业(KLCC) 18.0亿 6.92 124.5亿

实达集团(SPSETIA) 24.6亿 3.60 88.5亿

丽阳机构(TROP) 9.5亿 1.90 18亿



在不久的将来,另一只产业股王IOI产业,据说身家也有过百亿,将和冠亚军分庭抗礼。由此看来,在产业股当中,市值过百亿令吉者,属于重量级公司,大凡要投资或研究大马产业者,组合中少不了它们。至于居次又力争上游者,市值介于10亿至50亿令吉之间(市值50-100亿令吉只有实达集团) ,大约十家而已。一年前,丽阳机构的市值约有5亿,还挤不进10亿令吉俱乐部呢!不过,这不需要自卑,一年前,UEM置地在依斯干达区大热之前,股价还不到2令吉;城中城产业也只有3.50令吉而已。IOI产业在4年前被私有化,市值才约20亿呢!



如果丽阳机构选择偏安一方,满足于小而美的地位,倒也相安无事。但是,它选择了另一条路,要和马星(MAHSING) 、IJM置地(IJMLAND) 、东家(E&O) 、双威(SUNWAY) 等一决高低,因此开拓了大才让人看到的征途。我们看它脱售的地皮,皆以亿计算,而要发展的地段,则以10亿为单位,假以时日,丽阳机构的市值,亦与之前市值五倍十倍相比,那它所下的苦功,才叫有所补偿。



我们比较担忧的是,它做一些本末倒置的事,例如,私下配股10%才售价1.78令吉而已,转个身却以1.90令吉回购股票,似是白米换蕃薯,董事局到底是在打甚么算盘?不过,如果照我先前的预测,1、2年后其股价若站在3-4令吉,不合理自然就变成合理。就好象东家一样,如今股价在2.20令吉,还有人追问两年前森那美(SIME) 收购它30%,却没导致全购的课题吗?(注:两年前森那美的收购价为2.30令吉,当时市价只有1.45令吉,森那美的收购不足造成全购,引起小股东的不满)

Trop Corp - 2

丽阳机构(2)




丽阳机构(TROP)今年动作频频,5个月来文告不下20篇,可见公司有很多消息讶要公诸天下。最新的包括公司的10%私下配股(价钱1.78令吉) 或得热烈反应,超额达2.6倍之多。截稿时其大股东丹斯里陈志成售出1898万股(约占2%扩大后资本) 予一大马官联机构。这些消息都“引人入胜”:到底谁会在丽阳机构现时的股价(和半年前比,起了100%)大手笔买进。按照基金机构的投资手法,是不会进行投机买卖或快进快出的;丹斯里陈志成到底有甚么神机妙算,让丽阳机构投入基金经理的怀抱?可以肯定的,这只之前倍受分析员冷待的股票,会渐渐得到他们的垂青,到最后会否象马友乃德置地、实达或马星等,不得不列入分析组合,我们且耐心等待。



我们且看丽阳机构过去5年的业绩: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首季

营业额/百万令吉 244 311 292 375 630 305

净利/百万令吉 34 50 43 65 171 43

缴足资本/百万令吉 260 260 455 458 793 857

每股盈利/仙 13 19 9.5 14 32.5 5.5

毛股息/仙 2 3 5 3 6.4 -

每股净资产/令吉 2.45 1.85 1.98 2.08 2.60 2.54



公司在2009年10月进行4配3附加股(分两梯阶进行,首梯阶80仙由股东付足;次梯阶20仙则由股东溢价付足) ,另送2凭单。不过,让业绩突飞猛进的,来自去年丹斯里陈志成的9.5亿令吉私人产业资本化,虽然当时所进行的附加股认购率只有72%,充份显示出市场和小股东并不看好该计划。



自那时起,公司毫不讳言需要资本来进行未来发展,因此在去年10月脱售1亿令吉的地皮,获利3800万;之后左右开弓,既南下柔佛联营一块发展总额约10亿令吉的地皮;又向雪州政府收购价值达1.3亿令吉的11片地皮,总发展数额约86亿令吉,令人刮目相看。



所以,公司进行私下配股筹资1.5亿令吉,无可厚非,因为公司下来的计划太庞大了。单看公司今年第一季的业绩,就可知公司挟去年下半年强劲业绩,趁胜追击,要一举把公司推上一个接着一个的高峰。



公司虽没有股息政策,不过依过往纪录,公司会把约20%的盈利当作股息派发。刚结束的财政年也不例外,建议派发6.4仙需扣税股息。丽阳机构需要许多资金当营运用途,因此应该会祭出另一个皇牌来减少现金支出--股息再投资计划。这样一来,要现金股息的小股东可以照获股息,但如果小股东同意公司的成长大蓝图,可以选择以折价再投资于公司股票,公司因而得以留住资金,一举两得。



不但如此,当公司股价水涨船高,一些凭单持有人会选择行使转换权,来享有公司的股息和高股价,因此丽阳机构也将获得另一笔资金来推动计划。

Trop Corp - 1

2013主题选股(3) - 丽阳机构




我一向喜欢阳光,记得几年前写过一只股票阳光集团(Sunrise),没多久就被私有化了,非常可惜。目前有另一间产业公司华阳(HUAYANG) ,也是深受我喜爱。上星期闻得有另一间公司成隆机构(Dijacor)将易名为“丽阳机构”(Tropicana Corporation Bhd),很感兴趣,不由得将鹏发之后,原本要写的另一只有“鹏” 字的公司挪后,先谈谈这个丽阳机构。



一直以来,我们听到成隆机构的英文名DIJAYA,就难免会想到成功集团(BERJAYA) 。果然,这两家公司有其渊源。成功集团的创办人丹斯里陈志远,正是成隆机构创办人丹斯里陈志成的哥哥。两家公司也曾有股权互相挂钩,突显兄弟联谊之情。不过。随着第二代渐露头角,各自发挥,两家公司股权挂钩逐渐淡化。



丹斯里陈志成几年前曾因身体不适而减少问事,而今逐渐康复,也重新问政。在去年,他对成隆机构做出一项重大改变,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丹斯里陈志成将自己的私人产业,以总值9.5亿令吉卖给成隆机构。根据协议,后者将以现金2.5亿令吉,以及发行为期10年3%利息的可赎回可转换无担保债券(RCULS),转换价格介于1.30至2.50令吉,来融资进行以上股权交易。成隆机构之后进行筹资计划包括5配4的附加股(每股1.20令吉)、每4附加股送1红股的计划,来完成收购活动。



这之后,成隆机构股价曾经横摆一段日子。进入2013年,成隆机构在许多产业股被重估之前,已异军突起,从年头的1令吉猛涨至目前的2令吉以上,成为本年股市的一只黑马。其凭单更是从30仙一路扬升到1令吉,大起200%!



公司年初进行人事变动,丹斯里陈志成卸下总执行长一职,转而担任执行副主席,新总执行长兼执行董事由拿督游国成走马上任,而陈志成之子陈永隆,也获擢升 扶正,升任为董事经理,而原任董事经理拿督唐健安则以提早退休为由辞职。成功集团在2月宣告其持股少于5%,不再是成隆机构的显著股东。这之后,公司在3月15日举行股东特大,得到股东同意,可以执行股票回购,最高达10%股权;以及赋予批准公司总执行长和一干执行董事的雇员股票认购计划。在5月21日,公司再召开另一个股东特大,得到众股东的批准改名为丽阳机构。



成隆机构的股东大会将在6月举行,可是公司在很短的时间一连召开两个股东特大,似乎告诉股东,有许多计划要进行,一刻都不能等了。那么,其股价镳升了100%,观望的投资者还可以再等吗?我倒是不愿再等了,优先将它写下来,让读者有个印象。下期我们再看它的财务表现。

P'taras

2013主题选股(2) - 鹏发


大选前选股,说得天花乱坠,听者还是将信将疑,怕选后股价大跌,得不偿失。大选后选股,就怕话还来不及出口,股价已经涨了2-30%,变成了拾人牙慧。这还不要紧,更怕的是一推荐以后,股价立时倒退10-15%,自己和拥趸被套牢,成了大闸蟹。虽然如此,勇者无惧,我们只能叮咛自己选股更加小心,不是好股不乱推荐,以免误己误人。



上一次推荐的大马综合工业(MWE) ,短短一个月半的时间,已随大市起舞,起了30仙,约16%。和一起疯狂暴期的股票,它不算很标青,但我就是喜欢它不急不徐,稳步上扬。上周我在整理旧年报时,发现我原来藏有鹏发(PTARAS) 2003年的年报,原来我在这么多年前就和它结缘了。不过我和它缘份也很浅,之后的年报不见踪影,大概是我早就卖了,在去年才买回少许。



这本2003年的年报可以让我追溯到1999年的公司财务重点,我们这次就以“穿越” 为主,在1999、2003、2008、2012,不规律的看一下其财务状况:



1999 2003 2008 2012

营业额/百万令吉 22 68 165 185

净利/百万令吉 7.1 9.5 23.8 35.8

缴足资本/百万令吉 50 80 80 80

每股盈利/仙 14 12 30 45

股息/% 5 7.5 10 19

每股净资产/令吉 2.02 1.39 2.14 2.97



从其2012年报中,我们可以看到,鹏发近五年来业务稳定,不象2000年那时逐步上扬,不过,其财务越来越稳健倒是真的。2012年其现金和证券总数高达1.22亿,或每股1.52令吉,公司毫无负债。刚刚在5月17日公布的2013年第3季业务报告,每股盈利已达45仙,净现金和证券总数增加到1.53亿,每股资产达到3.34令吉。鹏发公司股价过去一年徘徊在2.60至3.10令吉左右,拜近日股市大起所赐,其股价从3令吉大起到4.10令吉。以它每年增加的盈利、股息和净现金,股价每年上涨是有可能的。去年的本益比在6-7倍,如果以同样的本益比来计算,今年股价大概会在4令吉左右。不过,由于大选阴霾一扫而空,预料建筑股的本益比应该会提高,所以,其股价被重估迟早的事。



过去10年来,大股东牢牢控制着鹏发超过50%,以他们务实且保守的作风,股价是没有飞黄腾达,但公司四平八稳,同时合约不断,大股东的长袖善舞,该记一功。大马未来几年将会忙于大吉隆坡发展计划,同时的MRT路线,轻快铁延长线,在在让投资者不能忽略建筑股的潜能,鹏发不失为建筑组别中一只优质股,值得留意。



Fair and reasonable

公平和合理


大选原来和股民常面对的全面收购有点相似。在股市浸淫已久的老鸟,大都晓得市场有很多种全购,虽然名称可能不大一样,方式可能不大一样,但异曲同工,最终结果还是从小股东手上要回股票,继而把公司除牌。最常见的有条件全面收购、无条件全面收购、选择性资本回退,等等。两者相同的是,必有一方得逞目标;不同的是,全面收购的条件通常更加苛刻。



为了让缺乏资讯的小股东可以更理智的考虑是否要接受全购,当局规定比须委任独立顾问来评估是项计划,从公平和合理的角度来下结论,好让小股东考虑周全。以我这几年来的经验,可以将全购结论归纳为以下几个可能性:

1) 公平和合理,99% 肯定会成功;

2) 不公平但合理,通常是要全购成功,往往语带威胁或担忧,即万一失败,股价可能大跌至全购前的价位(如MISC就是一例) 。不过这一年来小股东反风昌盛,所以成功与否看民心所向;

3) 公平但不合理,很少出现,与(4) 的结果同样;

4) 不公平也不合理,很明显的,全购者不希望成功,所以通常全购以失败告终。



从上面的情形来看,结论和全购者的意愿息息相关,那么,独立顾问岂不是缺乏公正性?坦白来说,要出钱来让别人说句公道实话,的确是有点困难。但由于规条所陷,不用独立顾问又不符合全购条件,所以,钱照出,分析照做,至于结论,说明是“独立顾问” ,你看着办吧。



小股东的反应也和反对党大同小异。大家同属于弱势一族,当然要反对到底。所以,公平和合理,自己心中有一把尺,输了呢,当然是满腹委屈,埋怨势强者滥用权势,导致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结果出现。不过,我国的选举制度,采取简单多数票为依归,所以,多一万票和多一票,都同样是赢;又,多一席,和多五十席,也同样是执政。这和全购条件不大一样,有些全购要符合90%接受率才可以强制收购的。



民联这次选择性接受选举成绩,只接受槟丹雪的胜利,原因之一是总投票率民联占优,却输了60%议席,所以觉得成绩不公平也不合理。相信民联领袖这一次的心情是最接近小股东了,只是经验肯定没有小股东老到。小股东几乎每次都败在所谓的“合理” 手下,甚至愤而叫独立顾问闭嘴;所以,经验丰富的小股东,会解释给民联知道,得票过半却输了,看来的确是不公平,却不能说不合理。因为,经验告诉我们,全购可以不公平,却不能不合理(不然,是不会成功的) 。选举的道理也一样,如何获胜,早在投票前已阐明,怎么可以在成绩出来以后才说方法不合理?如果这样也可以,我们小股东不知道推翻了多少个全购计划了。

Post election

得意和失意


大选成绩揭晓,引来议论纷纷。一些过于期望改朝换代的选民由于愿望落空,忍不住痛哭落泪。满怀失望的选民更把面子书的背景改为全黑,抗议选举结果。无论如何,这是民主选举,当然有得意和失意人。我觉得,华人选民应该是得意人,因为我们要表达的讯息已经强烈的下情上达,连柔佛州务大臣都惨败给林吉祥,火箭所向披靡。华人里的执政党马华、民政和人联是失意人,惨败之余,还要面对盟党的讯问,有何妙计重新虏获民心?首相和巫统是得意人,308措手不及之后,本届站稳阵脚,同时夺回吉打和霹雳州,基本盘更为巩固。民联也是得意人,变天向来是华裔一厢情愿的看法,巫裔、印裔和土著未必苟同。不过,守住槟州、雪州和丹州政权,同时各州大有斩获,无疑是踏出民主和进步的一大步。



政治不是我的专长,下来说一说经济和股市。浅说经济,国阵执政,之前承诺的一切将一步步落实,感恩或惩罚之论不存在,毕竟民主的定义在于各取所好,不在于秋后算帐。一方胜则代表另一方败,胜者和败者,都应当同时反思自己不足之处。人民既然选择了给多纳吉五年,且看他如何贯彻其经济转型计划。5年下来,已是2018年了,转型成不成功,国家破不破产,大家应该心里有数。无论如何,我觉得该感恩的是首相纳吉和与他站同一阵线的团队,他们总算争取到五年关键性的时间,来取信于民。



股市就是这么难以捉摸。选前肯定没人预料到股市会大起。原来,选后要起100点,和跌100点是一样简单。这个时候还说市场造假,未免有酸溜溜的感觉。自三年前陆续变卖,手持现金的投资者,随着大选越来越接近,越希望股市大跌,对他们来说,股市在大选前起到1700点也无所谓,因为大选一过,股市必跌。但是,这些人这两天失眠了,因为股市可以轻易的破1800点,是他们不能接受的。所以,说他们不怀好意也罢,这群手拥大把现金的失意人,目前是希望股市的大起只是昙花一现,下来是漫长的向下调整两三百点,让他们慢慢买。但,事实是否如此呢?无需我说明,下来许多经验丰富的分析员,基金经理,会告诉你2000点不是梦。至于我呢,向冷眼先生看齐,不管股市是1000点、2000点,还是3000点,我希望还是可以找到值得投资的股项。



在这个阶段,您是在自我安慰,庆幸股市没跌个两三百点,自己没赚到却也没亏到,还是迅速调整投资策略,迎接下一波的变化?

Election

选举和股市


上周我有幸参与贸易风机构(TWSCORP) 的资本回退股东特大。在这个特大,贸易风机构寻求股东通过1.10令吉的选择性资本回退,然后除牌。有了丰隆资本(HLGCAP) 和马国际船务(MISC) 的收购失败,出席的股东没人能够事先很肯定的说特大结果是如何,只能从投票中见真章。与一贯的选择性资本回退计划一样,发言的股东大都反映出他们不愿意就此放弃贸易风机构,领1.10令吉后走人,尤其是一位手持7百万股的股代表东公开反对议案,看来此提议不容易通过。



投票时,有位股东兴奋的问我投哪里,好象投反对票就是支持反对党似的。我其实受到两位朋友的委托,一位支持另一位反对。为了不让这位股东困扰我有这样矛盾的身份,只好哈哈一笑,反问他:你不知道投票是神圣的也是神秘的吗?轻轻带过我到底会投哪里这个问题。



投票结果,这项议案还是通过了,马股市又将少一家上市公司。一些紧张的股东,松了一口气,因为有马国际船务前车之鉴,如果议案不通过,得要早早卖掉贸易风机构,以免象马国际船务那样,收购不成功就一泄如注。如果贸易风机构(TWSCORP) 的资本回退不通过,据说股价次日会回退至7-80仙,跌幅是很惊人的。议案过了,眼明手快的人反而以1.07令吉抢先买进,次日再以1.08令吉卖出。不然的话,守它3-4个月,就可获得1.10令吉的现金回退,利润还蛮不错的。



同样的,许多人也在扪心自问,大选之后股市会怎样。经过这一轮的涨势,没有人能够很肯定的说,大选之后股市一定会跌个三五百点。我们其实可以大略知道选举成绩如何牵动股市。如果把大选结果分成以下五个可能性:

1) 国阵夺得超过三分之二议席;

2) 国阵夺得超过一半议席;

3) 民联夺得超过三分之二议席;

4) 民联夺得超过一半议席;

5) 不相上下。



那么,我们凭心而论,想想后果会怎样,大概就可以知道股市会怎样了吧。做为一个冷静的投资者,我们不能凭情绪上的波动(希望哪个结果会出现) ,而一厢情愿的拟定对策,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假设,万一任何一个上述的结果出现时,股市会怎么反应,我们要怎样应对。就如贸易风机构的特大一样,有准备的投资者,已思考好议案过或不过的对策,而不是一味的因为自己做了一个决定,就不理另一的结果的冲击。选举结果在5月6日出炉,肯定是上述五则的其中一个结果,不需乱作猜测。长期投资者不论任何结果皆有准备,希望做短线投资者也要确认自己对选举结果的条件反射,才不致于手忙脚乱。

HLCap

飞龙和蛟龙


同一个“不公平但是合理” ,下场却完全两样,宛如龙生九子,子子不同。



两个月前,丰隆资本(HLGCAP) 全购落幕,大股东的献购价1.71令吉不得人心,以失败告终。不过,从那时开始,丰隆资本很争气,变成了一只飞龙,遨翔在天。其股价至今仍在4令吉以上,比献购价高了不止一倍,让不接受献购的股东深觉自己做对了决定。



上个星期,深具争议性的马国际船务(MISC) 全购案也宣告结束,收购者--国油一度提高出价至5.50令吉,才艰辛的获得公积金局首肯,可惜定的90%接受率门槛太高,导致功亏一篑,以失败破局。和丰隆资本不同的是,其股价并没有一飞冲天,反而跳水探低,跌下4.50令吉。原来马国际船务果然习性属水,蛟龙一只是也,国油捉之不住,唯有任之潜游大海去也。小股东五味杂陈,心情非常“痛快”--痛并快乐着;快乐于正义获得申张,却痛股价之大跌、独立投资顾问的担忧果然发生。



有人事后分析,丰隆资本早被大股东牢牢控制了80%,收购股额只有5200万股左右,再加上多了一位大老板--拿督游光春一路扫货,使得原本稀少的股票更少,因此股价居高不下。反观马国际船务,做为一只重量级的蓝筹股,国油控制了62.67%,其余的(16.7亿股)多数散布在基金经理手上,多年来相信不少经理的持股成本价是蛮高的(包括公积金局) 。尤其是它近年才以7令吉发售附加股,如今要以5.50令吉收回,如意算盘可打得响。



这项收购最终不成功,国油说将会退回之前接受收购的股东。坦白来说,这可苦了这些股东。一旦将股票过帐给国油,就失去了股权,如今收购失败,虽然会收到“退票” 但在股票正式存进户口前,却不能将它变卖,眼巴巴的看着股价重挫,财富缩水。不晓得有关当局如何怃恤这群失意的股东?



小股东权益委员会(MSWG) 似乎有针对马国际船务召开论坛,结论是叫股东们不要接受献议吗?那么,不公平的交易取消了,小股东权益委员会有继续照顾到小股东的权益,叫他们以平常心看待今日“公平” 的股价吗?小股东权益委员会认为国油在14天内回退股票的做法是很快、刚刚好或太慢了?我们有这疑问是因为我们不清楚,14天的限期是20年前的标准还是2013年的标准?我们也有点混乱,收购失败了,接受收购的股东却在这段时间(外加14天) 失去股票的拥有权,不能卖也不能转让,这叫公平吗?

一步一步走向……


很喜欢冷眼先生的“一步一步走向财富” ,幸好他没申请版权,不然这篇文章就写不下去了。这个“一步一步”,可以是好的结局,也可以是不好的结局。如果您做的事情是对的,坚持下去,您会“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之道” ;反之,如果您错了仍执迷不悟,坚持不改,就会”一步一步走向毁灭之路” 。最糟糕的是,我们往往避开阳光大道,因为太阳太猛了,容易出汗和晒黑;反而好走旁门小径,因为看来比较凉爽,结果迷路了也茫然不知,还是一步一步走下去。



所以,在和冷眼先生结伴一步一步走向财富之前,必须先了解他的投资正道,这样一步一步走向正途、一步一步走向征途,才不致于走岔了。不过,有位朋友却不抱这个看法,他认为,现代的人不是用一步一步慢慢走,而是用跑、用飞(机) 的。目标遥远,用走的话,3、5年也未必到达,现代人事事讲求效率,大概没甚么闲情逸趣一边走路一边赏花,到达了,人也老了。我也不知道如何反驳他,他的争论点不在于走错路, 而在于:如果方向走对了,又不怕摔跤,用跑的是不是比用走的好?。



这也带出另一个问题,不管是快步跑或慢慢走,不到一个阶段,我们也不晓得是走对路或走错路。选择哪条路是很主观的,有时猪油蒙了眼睛,聪明或以往的经验不能保证下一次不会犯错,如何才能确保不犯错,没个准儿。因此,成王败寇,大家皆以成功者为标准,输的呢,自然是用错方法,走了歪路。只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有时是时也命也,怨不得人。楚汉相争时,楚霸王项羽是输给了刘邦,结果乌江自刎,霸王遗恨。但是,时至今日,有谁认为他不是盖世英雄?所以,输者往往用“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字句来自我安慰。



还有,切记一步一步走向正途,才能一步一步走向财富,早走或迟走并不是关键;如果财富在北部,一步一步向南走,反而是越走越远。举个例子,第一工业控股(FACBIND) 如今卖掉它的厂房,手持现金(约1.80令吉) ,比股价(1.20令吉) 还高,买进它似乎是对了,非常值得。不过,原来十多年前其股价高居6令吉,当时买进它的人,一步一步走来,越走越穷,至今和财富仍差了一大段距离,好象对财富的方向感有待琢磨呢!

2013 stock selection - MWE

2013主题选股


国会解散,第13届大选正式开打。国阵和民联都祭出了竞选宣言。说开了,不外是钞票满天飞,看国家此刻的主人--人民如何去抓。大选是全民运动,助选的竞选的甚至是投票的,这一个月无疑的,精神很激昂,但也很累。我何其幸运,仍然每个星期只供献一篇拙作。看见报社的同僚,忽然间工作量加重起来。不是吗,一些一周写5天专栏的快笔现在要写10-12篇,真佩服他们言之有物、下笔如神。



我也不敢怠慢,这时刻要交出酝酿已久的2013选股主题,务求这短短几个星期里,不然大选抢了风头。我的选股主题之所以不在一月推出,是因为觉得今年大选和股市息息相关,越接近大选,越清楚股市怎么走。在筛选股的过程中,冷眼先生应报馆之邀,先公开其心爱股项,并且一一点评,的确让我们在做个人选择时事半功倍。所以,前辈选中之股,我就不在此东施效颦了。



事先说明,本人非正正式式的分析家,所选股票,纯属个人兴趣,读者看去年的“冒险家” 选股,毁誉参半,可见一斑。今年首个主题,就是寻找长久以来被低估,如今管理层正设法释放出它真正价值的股项。心目中第一只股,大马综合工业(MWE) 是也。



大马综合工业的掌舵人是拿督刘锦坤,如果提到他控制的另一家公司马化控股(MPHB) ,即万能(MAGNUM) 的母公司,大概无人不晓。根据马化控股2011的年报,大马综合工业持有马化控股3950万股(约2.75%),市值已是1.42亿令吉。下表是大马综合工业过去5年的业绩:

MWE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缴足资本/百万令吉 231.56 231.56 231.56 231.56 231.56

股票数额/百万 231.56 231.56 231.56 231.56 231.56

营业额/百万令吉 464 494 490 501 497

每股盈利/仙 8 14 19 20 58

净资产/仙 137 144 172 188 256

每股股息/仙 6 8 10 10 15

12月31日闭市价/令吉 0.625 0.83 1.05 1.26 1.73



此股看来貌不起色,令人惊讶的是,如果在2008年封关时买到,下来每年周息率超过12%,更在2012年达到24%,可以说是一等一的高息股,难怪股价每年皆创高峰。问题是,2013年,它的价钱是否仍然低估?



我想是的。大马综合工业近年来努力脱售其非核心业务,在2012年更惊人的以6000万美元(1亿8309万令吉)售出子公司Davex控股,因此盈利大增,其净资产值也大幅度增加,净现金高达96000万令吉。大马综合工业也因而派出高达15仙的股息。



正当大家觉得它是否价高市危时,它在今年2月又宣布以9千300萬令吉脫售3家油棕種植公司, 将带来22仙的特别盈利,同时现金流将进一步增加。除此之外,它也将直接受惠于马化控股重组、分拆万能和马化资本的活动。所以,我们认为,以现价(1.79令吉) 来购买大马综合工业,真是太值得了。这公司的唯一缺点是交投淡静,买了短期可能卖不出,也没有热门股那样天天上报那么刺激。虽说它长久以来被低估,但也因为其低交易量,造成游人止步,所以股价连涨了5年,却也不至于太贵。

冒险家之选股

回顾冒险家之选股


2012我写了总共5篇冒险家乐园。由于开宗明义说是冒险家,失败的机会当然很大。我先把入选冒险家乐园的股项列出来,包括了:媒介工作坊(TMS) 、大红花石油(Hibiscus Petroleum) 、文秀旋风之丰升(HARVEST) 和纳音英达(NICORP) 、硬碟双龙之诺申(NOTION) 和JCY国际(JCY) ,最后是回教银行(BIMB控股) 和大马回教保险(TAKAFUL) 。



今日回顾,媒介工作坊的暴起只是昙花一现,如今股价停留在5-6仙。不过拜许多小股东英勇购入凭单再加以转换所赐,公司倒是收到不少现金,每股现金约有5仙,形成一个资产起价却跌的局面。不过,太多股东买入价在8-10仙,导致它要突破10仙的阻力很大,所以如果当初冒险买进,现在被牢牢套住的机会居多。



至于大红花石油,和媒介工作坊刚好相反,它维持住高股价,希望凭单持有人转换成股票,这样它可以利用所得资金来收购公司及帮忙营运。不过至今核心生意是有了,却还未能提供营收,因此股东还在等待。凭单持有人可要注意了,因三年期限很快会到,必须在转换或让它逾期做废中作个取舍。至于冒险因素还是有的。如果它在中东钻到石油,那么股东可成为名符其实的冒险家了!



文秀旋风之拿督曾文秀,龙卷风刮不起来,只成了茶杯里的小风波。丰升 和纳音英达从高点跌了一整年,如今虽然稍有起色,但投资者无不闻风色变,避之犹恐不及,遑论冒险。反倒是另一只老文秀-骆文秀先贤留下的东方实业(ORIENTAL),才是令人眉飞色舞的巨龙,由一年前的6令吉涨到现在10令吉,涨势猛不可挡。



同样的,两只硬碟股诺申 和JCY国际同病相怜,不约而同跌到谷底。写它们时正是最风光时刻,所谓“有多少风流就有多少折堕” ,JCY从高点1.65令吉大跌70%至50仙,而诺申也从红股除权前的2.20令吉大跌至70仙,套句当时我说的话:不让JCY“专美” 。所谓否极泰来,跌得这么惨,春天大概不会太远了吧?



最后是一对有趣的母子-回教银行控股和大马回教保险。由于股价大涨,买入者的确很冒险,不晓得是否价高市危。事实证明它们做生意真有一套。大马回教保险2012年净盈利比前年大涨30%,股息也从7仙涨到25仙。回教银行控股作为母公司,虽然一路减持,但无阻其他股东购兴,大马回教保险股价已挑战7令吉,很快要坐7望8了,比起去年的五五六六,大有斩获。至于回教银行控股也不逊色,净盈利涨了18%,股息从10.75仙涨到12仙。股价暂时喘定在3.40令吉,伺机挑战3.60令吉的新高。



今年我们不冒险。由于大选令人却步,我打算采用连消带打,稳步迈进的选股方式,让大家买了可以安心睡眠,不必时时准备惊风散。

Cliq energy

新的梦想--CLIQ能源


问题:马交易所目前有多少间上市的特别用途收购公司(SPAC) ?

甲答:两家。乙答:一家。

两者都错。



马交易所曾经有一间特别用途收购公司叫大红花石油(HIBISCS) ,不过随着它成功收购了一些生意,已脱离特别用途收购公司的组别,现在归纳为工业产品组。另有一间公司,确实是特别用途收购公司,名叫CLIQ能源,不过将在4月10日上市,因此目前马交易所并没有特别用途收购公司。这个“特别用途收购公司”也的确有点特别,一般列入这个组别的公司,并不希望呆在这儿很久。它们大都有个三年的期限,来寻找适合的业务。换句话说,成败都在这三年。如果成功寻得核心业务及得到股东们的认可,它们将脱离特别用途收购公司的组别;如果失败的话,它们将自动解散,把剩下的资金完全退还给股东,然后除牌。所以特别用途收购公司这组别的公司,不象其他在交易所的组别那样,常在常有。



话说回来,这次CLIQ能源的新股上市(IPO) ,目标是募资1.5亿至5亿令吉,不过先声夺人,据说已筹得超过3亿令吉,可谓非常顺利。无可否认,这是拜大红花石油的成功之福。大红花石油做为马股市第一家特别用途收购公司,在2011年7月上市,由于没有类似公司做参考,投资者从最初的怀疑:上市时连投资银行也不肯给评语,受尽了股票经纪和基金经理的白眼;到最后的信任:公司圈定投资对象,股价表现神勇;它可说尝尽了人情冷暖。



也因为如此,做为第二家这类公司(SPAC) ,CLIQ能源可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最艰难的关节,大红花石油都帮它打通了。据说,在私下配股时,投资银行手下的熟客已纷纷抢先下定,轮到那些半生熟的,已所剩无几。年前我的股票经纪叫我不必配购大红花石油,因为整个股票行只有我这个傻佬有兴趣买,所以他们为了省麻烦,索性不做。如今他也一样叫我不必浪费时间,因为象我这种小顾客,配售应该轮不到我,有的话也是少量。可见两者前后,差别多么大。



由于大红花石油一年内猛涨3、4倍,因此CLIQ能源同样让投资者有这个梦想。况且,大红花石油的董事局固然猛将如云,CLIQ能源一字排开的董事也毫不逊色,让人对他们充满憧憬。到底两者上市的反应一冷一热,但结果是否一样让股东大赚一笔呢?答案令人期待。



我曾经说过,特别用途收购公司是造梦的公司,由大红花石油而始,肯定不会到CLIQ能源而终。排队等上市的还有最少另外三家公司,间间来势汹汹,看来小股东弹药有限,要好好选择梦想了。

赴一场投资的盛宴




翻阅自己今年首三个月所写的的文章,发现很多篇是偏向负面评论,如绿野分利计划的失败、林威的除牌下场、交易所的谴责事件等等。负面的文字用多了,世界好象灰蒙蒙的,个人的思想也郁闷起来。还好下来有些报喜的文章,让绷紧的情绪轻松一些。



首先是冷眼先生在3月16日的讲座圆满落幕。许多读者慕名而来求经,挤得南洋报社水泄不通。大凡投资讲座不外是十来个股票介绍,而冷眼先生这次有备而来,没让大家失望,为大家带来了丰富的满汉全席,一共42道菜(股票介绍) 上座 ,加上一些即时点评,务要让出席者心满意足,满载而归。相信出席者一时享用不了这许多佳肴,只能囫囵吞枣,回去再慢慢消化。



除此之外,冷眼先生也带来他两个新的研究心得,即投资回酬(Return of Equity, ROE) 和现金流(Cash Flow / Free Cash Flow) 。原本他要重点说明这两个投资标准,但因为时间关系,现金流只讲了一半,希望他有机会可在将来的讲座加以补充。至于其他三项衡量标准:本益比、周息率和净资产,也只能轻轻带过,有兴趣更了解者可从其著作中探索云云。



冷眼先生目前仍100%投资于股市,没有趁大选抽身,让许多旁惶的投资者心定下来,小心审阅基本面好的股票,不致于成为惊慌的羊群,人家一卖自己也盲目的跟着卖。整体来说,三小时的讲座,来者只觉得时光如箭,瞬间已结束,意有未足者,下回再续。笔者常认为,国内华裔举办投资讲座有如此号召力者,只有两人。除了冷眼先生以外,就是资本投资(ICAP) 的陈鼎武先生,一中一英,各有千秋,就不晓得陈鼎武先生何时也来个讲座让投资者学学东西呢?



在3月18日的大众银行股东大会,情形和冷眼讲座一样,挤爆了香格里拉酒店。虽说大会11时才开始,酒店的泊车在7时半已爆满,连四周的泊车处也不例外,一一爆满,让我们再一次惊讶于大众银行的魅力。许多股民当这是一年一度的朝圣过程,前来和大众银行创办人丹斯里郑鸿标共度一个愉快的早晨。看到这许多人投资在一间管理好又赚钱的公司,共赴一场投资的盛宴,大家笑颜绽开,不由深感吾道不孤。



在正道的投资路上,马股市永远有前途。

SC ruling

谁人受益?




2月22日: 冠旺(Canone)抵触大马交易所条例而遭公开谴责,该公司7名董事也被申诫,以及罚款共35万令吉。



3月5日: 因业绩审计前后出现庞大误差,大马交易所今日公开申诫已除牌的超维特(Carotech)及母公司何人可(Hovid),并罚款相关董事40万令。



老何和老杨是股市投资的常客,看了上述的报导,认不住竖起拇指说:“好!” 惩恶罚奸,本来就是执法单位所为。冠旺、超维特和何人可虽然非奸非恶,但在处理公众文告有亏,所以被交易所惩戒。



冠旺在2012年1月5日接获马交所“不寻常市场活动”质询时,没有交代联邦法院在同日判决该公司收购建裕珍厂(KianJoo)股权诉讼案中上诉获胜,属于故意隐瞒事实,所以被谴责;而超维特2010年10月29日公布2010财年第四季净利为486万3000令吉,但截至2010年6月30日年度审计报告中,当季实际录得9248万令吉净亏损,先后相差2000%;以及何人可2010财年第四季未审计净利为1741万6000令吉,但年度审计报告中,实为5395万2000令吉的净亏损,差距高达409%,无能确保每项文告的准确与清晰,让投资者不能正确判断讯息,因此也被交易所采取纪律行动。



老何有点奇怪:“老杨啊,杀鸡儆猴是好事,但是两间公司的事件已发生了1-2年之久,马交易所为甚么这么迟才采取行动?”



老杨:“是呀,难道它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务必调查水落石出,证据确凿才行动?”

老何:“这些董事真是过份,比起小股东,他们掌握了第一手资讯,却秘而不宣,或者利用这些资讯从中牟利,处罚是罪有应得。不知道他们如果自认清白,是否可以上诉或反起诉交易所?”



老杨:“可怜小股东,比如超维特和何人可的股东那样,误信资讯,明明赚钱却变亏损,超维特最后还除牌了呢!这笔账要找谁申冤呀?”





老何:“说来奇怪,这样谴责和罚款,是为小股东出了一口气,但是,谁来赔偿小股东的损失呢?”



老杨:“经你一提,我也奇怪起来。交易所在金钱处罚方面不遗余力,不过,对小股东的损失并没做出甚么弥补。那么,上缴的罚款,到底去了哪里?该不会变成交易所的收入吧?”



老何:“老杨,话可不能乱讲,小心祸从口出。但是,我觉得,要替小股东出口气,坐牢的处罚比罚款更有意义,而且警惕的作用也更强些。”



Unusual GO

今年的收购有点不寻常




过去几年的公司收购计划,出价者几乎无往不利,被收购的小股东除了憋着一股气无处发泄,只能眼睁睁的看人家探囊取物,把自家的宝贝强夺,却呼救无门。进入2013年,在收购世界里突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一些力量不小的股东,似乎向小股东靠拢,来抵抗大股东的攻势。除此之外,这些股东也不怕股票除牌下市,这在往年,是很不可思议的。一般股东最怕公司股票停牌或除牌,因为这将导致手头上的股票无法自由买卖,现金无法套现。同时,公司除牌之后就无需符合上市公司条例,许多资料无法从公开的管道获得,让小股东倍增怕被大股东欺骗的感觉,因此往往在这前提之下,向大股东妥协。



很多时候,改变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当累积的能量足够时,却只是一瞬间,就变天了。大马的并购机运似乎也是如此。开年至今才两个月,我们就见到5项别开生面的收购。其中马婆控股(MBFHLDG) 的大股东丹斯里尼年摩根突如其来的以1.50令吉全面献购,比两年前的65仙高了不止一倍。妙的是,两年前不愿卖的股东,这次又不愿卖了,原因是马婆控股的真正价值也与时并进,不止1.50令吉了。这次的形势更险峻,摩根的股权已有91.24%,可以强制性将公司除牌了,不过小股东却丝毫不惧,务要斗争到底。



下来是丰隆金融集团(HLFG)宣布以每股1.71令吉全购 丰隆资本(HLCap)刚刚落幕,只有约2.2%的小股东接受(现在他们一定很后悔) 。写稿时,丰隆资本已飙到2.80令吉,冷眼横2扫认为收购价公平且合理的投资银行顾问!游礼发产业(YNHProp)主席兼执行董事拿督游光春近期将丰隆资本持股权提高至8.94%,股权既不大也不小,扑朔迷离,更是为这项收购案件平添许多神秘感。丰隆资本因不符合上市公众持股条例,将在4月15日停牌。拿督游光春还不停在公开市场扫货,真的和丰隆集团卯上了。



丹斯里赛莫达幸好在去年12月献议以每股9.30令吉私有化贸易风(TWS),如果是在今年的话,历史可能改写。随着土展创投(FGV)宣布接受献购,贸易风成功被丹斯里赛莫达私有化。不过,其两间子公司国家稻米(BERNAS) 和贸易风种植(TWSPLNT)命运未卜。话说回头,当初丹斯里赛莫达出价时,提及国家稻米(BERNAS) 和贸易风种植(TWSPLNT) 的献购价是3.25令吉和4.03令吉。而国家稻米和贸易风种植的市价,早已超出了献购价。到了2月尾真正发出收购通知时,其献购价提高3.70令吉和5令吉,显示丹斯里赛莫达知道,不提高价钱是不可能成功的。



国家石油(Petronas)建议以每股5.30令吉私有化马国际船务(MISC),应该也会面对空前的阻力。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首先呛声国油出手太低;而最近连公积金局也有同感,再加上3年前股东曾以每股7令吉认购其附加股,怎愿意在今日倒亏钱出让?看来就好象国油总裁恫言一样,如果投资者选择不接受全购献议,也无所谓,就一起面对吧。就算之后股价跌至2令吉,股东们大都身经百战,从小吓大的,也会对马国际船务不离不弃。



最有味的是雪兰莪州政府“自己吃自己” ,上演一出由控股公司达鲁益善集团(KDEB献议以每股76仙现金向柏朗桑集团(KPS) 收购雪资产集团(KHSB) 的56.57%股权,消息一出之后,买卖盘不知如何从四面八方涌现,有时一天交易量高达3千万股,以雪资产集团的4亿5千万缴足资本,扣掉雪州相关公司股票,市场大概只剩31%(1亿4千万股) ,动辄易手20%以上,又恰逢公司被收购,而且交易价在收购价的15-20%折价浮动,匪夷所思。雪兰莪州政府若要省下一些收购费用,大可效法丹斯里尼年摩根入场买进马婆控股一样,反正都是要用76仙全购的,现在可用62仙买得,岂不更妙?但雪州就是按兵不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所以说,本年的几项收购不大寻常,喜欢参与收购案件必须有更敏锐的触觉,才能榨取最大的利益。

bright packaging

大象打架




马来谚语有一句:“Gajah dengan gajah bergaduh, kancil tersepit di tengah”, 意即两只大象打架(吵架) ,难为了夹在中间的鼠鹿。这句话送给华明包装(Bright Packaging) 的小股东,再贴切也不过了。上周四华明包装上演的股东大会与特大,来势汹汹的挑战派以拿督赛阿里阿巴斯为首,把守土的黄氏家族拉下马,正式入主董事局。黄氏会不会策划反击战,目前还不得而知。



我们从两派的票数看来,双方的票源相当稳定,即挑战派以2023.4万票压倒前董事局的1352.9万票,以当日出席率来看,约是60:40的比数。不过,如果我们进一步以公司缴足资本4328.5万票(每股面值1令吉)来比较,那么,拿督赛阿里阿巴斯获得46.75%的股东支持;而黄氏则获得31.25%的股东支持。双方票数加起来,占了公司的78%股权。换句话说,还有22%的游离份子,不论是拒绝投票或是未克出席,束手看两象相争。



黄氏在这场权力斗争被压倒,相信是敌对派的奇袭让他们措手不及,等到醒觉董事地位被威胁时,股权已被挑战派超越。拿督赛阿里阿巴斯没能一举夺下50%以上股权,以稳操胜券,颇让我意外。不过,目前其47%的支持率,已让黄氏难以超越,因为要在剩下的22%购得20%,以反超对手,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反而是拿督赛阿里阿巴斯要巩固控制权,由友人出手加持多3%却是轻而易举。



不过,话说回头,黄氏独握30.6%,是一只大象,如果不和拿督赛阿里阿巴斯的4人帮妥协,拿督必然如芒在背,睡不安寝。以后凡是有相关拿督的事务,拿督等不得投票者,必被黄氏否决。因此当务之急,拿督该是加大股权,加强筹码。



夹在中间的小股东(小鼠鹿) ,现在一定感到很不是味道。首先, 8%股息被否决,等了6年的的好消息告吹了,令人怀疑“正义之师” 葫芦里卖甚么药。看来,黄氏事先宣布的5年盈利全充作股息预料也不会有下文了。这时细思回头,黄氏过去6年,将公司转亏为盈,转负债2千万为净现金2千万的努力,似乎不应被一笔抹煞,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呐。



新任董事局应该很快会发文告,阐明他们的未来大计。小股东也希望他们有一个很好的解释,说明为何否决公司派股息,以及会否拟定未来的股息政策。另一方面,小股东也希望和MSWG,还有另一位小股东黄氏家族,通力合作,不平则鸣,监督公司的运作。

interest scheme - 3 - CHGS

最后离舰的船长




先说一个故事。在以前,有位著名的船长,召集了一批船民,开始了航海历险,要效法哥伦布寻找新大陆。在船上的人民,对船长很有信心,而船长也悉心地照顾大家的饮食。过了4个星期,有一天,船长突然满脸愁容的召集大家来开会。他告诉大家一个坏消息,那就是船舱破了一个洞,负荷不到所有人的重量,必须紧急疏散,不然船就会沉没。



大家一下子意会不过来,呆了一阵子。之后开始有人起哄,不相信船会沉;也有一些聪明人,怀疑船长发现新大陆了,想要独吞庞大的利益。再过两天,船长再召开会议,道明事情的严重性。为了让大家离得安心,他除了平均分配所有船民的饮食,还私底下把自己的那份也再拨分出来,务必让所有离开的人民存有更足够的饮食,漂流到岸。而他,一如以往的船长,将是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事到如今,生命攸关,大家似没得选择,只好乖乖登上救生艇离开。船长和一干水手留下来抢修船只。故事如何结局,逃生的人民诲莫如深,或许往事不堪回首吧。有人说船长成功抢修了船,顺利找到新大陆;也有人说他最后葬身怒海。没多久,另一艘船又带着同样梦想的人再度起航。

绿野油棕种植计划(简称CHGS) 的种植者特大正式通过,结束是项计划。丹斯里李金友满足了大部份种植者的诉求,另外承诺了2500万令吉的给付,总算得到98.9%的支持,避开了毁约的情况。不管支持通过议案者是否满意,至少他们在理智的衡量得失之后,做出了明智的决定。也许丹斯里越委屈求全,就有人越怀疑背后隐藏了不言而喻的好处;这就和船民怀疑船长的心理一样。不过,到最后关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毕竟占了少数。点算一下,其实6年来连本带利可得回160%(本来是148%),还算获利不浅。得不到的最诱人,失去的,始终是那若隐若现的新大陆。基于人性本善的出发点,我们只能相信丹斯里是发自于一片诚意。



在此事告一段落之余,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发人深思的课题。丹斯里隐隐约约提出的怨言似乎言之有理:小股东权益委员会(MSWG) 向来只处理上市公司的事项,这次跨界到非上市公司,其总裁又巧合的拥有8个种植单位,令人怀疑其召开论坛的中立性;尤其是之前金玉华(GINEVA) 的事件牵连更大更广,怎不见MSWG仗义而言?还有,大马公司委员会(CCM) 针对绿野油棕种植计划所做的种种澄清似乎都没有一家英文报章所提及的课题更一针见血:还记得人民之声(SUARAM) 吗?去年大马公司委员会迅速对人民之声作出了一连串的指控,原因是没好好解释其3千万令吉账目的来龙去脉。比较起来,涉及157亿令吉、188家分利计划的市场,万一账目处理不当的话,似乎应该比人民之声要交代的3千万令吉更能够破坏国家经济吧?从以上两件事情看来,我们可以说是事无大小,务必躬亲吗?倒有点象事不关己,己不关心呐!

interest scheme - 2

分利投资计划反思




再过两天,绿野油棕种植计划(简称CHGS) 参与者的命运将在股东特大揭晓。这计划虽然不是上市公司,却获得全国财经媒体关注,几乎在近期皆有重点报导。小股东监督委员会(MSWG) 也破天荒的在周一举办了一场言讨会,为受困者提供意见和协助。MSWG向来给我们的感觉是只监督上市公司的举动,如今扩张到非上市公司,让人有点奇怪。此例一开,以后MSWG会否协助更多受困于非上市公司/计划的股东或参与者,令人期待。还有还有,许多因公司经营不当或因个别原因被除牌的公司,MSWG是否也会伸出援手?



许多人以为分利计划的说明书(PROSPECTUS) ,是经过证监委员会(SC) 的批准,其实不然。分利计划其实是归公司注册局(SSM) 管辖,它的说明书,虽然也是向大众募资,但是并不象新上市公司那样,需要通过证监委员会(SC) 的批准,所以一旦有任何疑问,还是要求教于公司注册局,而非SC。很多投资者在投资前轻信名牌,如今出了问题,才发现内中条文是非常不利于己,转而求助于执法单位,或信托公司(TRUSTEE) ,但一来身为少数,二来众议纷纷,有的希望委屈求全,但得全身而退;有的吞不下一口气,不惜玉石俱焚,要得到一致的声音,谈何容易?



所谓针不刺到肉不觉得痛,这项计划之后,还有另外三项类似的计划,其中一项更是在今年才推介。前车可鉴,有关当局可有采取适当的步骤来避免类似CHGS的事件重演?该分利计划管理层可有信心喊话,发表文告来澄清本身计划不会上演CHGS的剧情?在派发说明书时,可有重点说明万一计划失败,投资者将面对甚么亏损?话说回头,或许CHGS在前也是有说明风险所在,不过在募资的过程中,回酬的好处无疑的被放大了,乃落至如今这种地步。



不晓得SSM可有做过分析报告,例如,这类分利计划的业者,从以前至今已推出了多少项,成功完成共享利益的计划又有多少项。这样一来,对那些遇到此类计划的大众,在投资时,至少知道其可行性,而不是被传单中销售的可观回酬吸引,忽略了隐藏的风险。而且,很多投资者以为计划中有委任信托公司,那么利益便受到保护,却不晓得信托公司的权力到底到甚么程度,万一发生管理不当时,又能扮演甚么角色。



其实,连上市公司也免不了出现舞弊的现象,分利计划的参与者不能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在投资前,应该更小心求证,宁缺毋滥。我也希望继CHGS之后,当局更该设法保护小投资者,防患未然,确保不会有类似的事件继续发生,使更多人受害。

interest scheme

分利计划的弱点




我们把INTEREST SCHEME翻译成“分利计划” ,顾名思义,就是赚取了利润,参与者分享利益之义。组织分利计划的公司归1965年公司法令第84条则管辖。这原本是一项很有意思的共营计划,即创办人有一个有利可图的计划,可是因为本身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经营,因此转而寻求大众注资,换取该计划的若干利益。一般上来说,创办人会保留30%左右的股权,其余的平均分配给大众,并且在首几年许诺固定的回酬。



公司法令将利益(INTEREST)诠释为一种可以参与或从以下的事项获利的权利:

1) 生意上的利润或资产;

2) 一般企业的利润、租金或利息;

3) 时间分本享计划;

4) 投资合约。



在过去5、6年,我们看到许多有创意的人士灵活的利用分利计划,达致他们联营的目标。就连我本身,也相信这是有志之士,最好也最容易筹募到一笔创业资金的方法,心里一直希望有朝一日我需要资金时,也靠此方法来募资。



只是,分利计划层出不穷,随便一看,就有油棕种植计划、养燕/燕窝、养金龙鱼、电脑联营,甚至是产业联营计划,但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看过功成身退的计划。原来一般上分利计划推出之时,所承诺的首3年回酬,可以从投资者的资本发出,换句话说,如果公司没盈利,所谓的回酬,原来是投资者的资本回退。那么,如果公司在3年之后还是不能获利,投资者可能不再获取回酬,一直到投资期限圆满,公司清算,大家平均得回所余。因此,这计划落在有心者手中,大众的血汗钱很可能被骗了。



个人研究所得,之前成为一时话题的分利计划,目前多已沉默无语,不晓得投资者是高枕无忧,还是一切免提?我也发现,最有可能成功的计划,是油棕种植计划,由于我国盛产棕油,对从事这行业应有一定的把握,同时土地无价,随年攀升,理应不会亏本。据悉,最少有3个油棕种植采用分利计划,其中首推绿野油棕种植计划(简称CHGS) ,在2007年推出,单位业已售罄,投资已进入第5年,就是油棕要开始收成的阶段。



不过CHGS突如其来的召开种植人会议,打算终止这项计划,同时定在年廿八开会,已闹得满城风雨。众所皆知,分利计划的最大问题,就是和任何生意一样,不包赚钱,纯粹看创办人的眼光和本事。因此,大众在参与之前,也有担心创办者资金到手,就从中牟利,对计划的发展怠慢下来,所以不敢投资;或者,万一投资失利,基本上是脱不了身。不过,也许投资者漏算了一点,就算有获利,未必有福同享,也可能面对兔死狗烹,被踢开一旁的下场。



CHGS在推出之时,董事局皆为闻人或种植业老手,予人信心加分;又邀得马华妇女组造势,初期还对参与计划的女性有特别优待,如今叫停,未知当初大力支持的团体做何想法,有何交待?与此同时,也有媒体列举当初招股时创办人的言辞,正好和此时终止计划的理由针锋相对、自相矛盾,令人哗然。



Kassets

危险的游戏




本周的新闻莫过于周一马股市平地一声雷,暴跌40点,把整个月来的上涨趋势完全打断,令人担心四年来的牛市就此中断。其实,上周虽然没甚么大新闻,一些股市的小花絮,着实令我们大开眼界,随手拈来,即有东洋油墨(TOYOINK) 和小股东的对簿公堂,华明包装(BRIGHT) 的董事局纠纷导致公司宣布未来5年会将100%盈利当股息派发,还有丰隆集团全购丰隆资本(HLGCAP) ,以及KRIS资产(KASSETS) 的资本回退除权,大有不知从何讲起的感觉。衡量再三,觉得先行讲讲KRIS资产,因为这公司如今除权,很快就会除牌,再不写,可能没计划机会写了。



KRIS资产在完成分拆怡保花园产托(IGBREIT) 上市前,已清楚说明下来将会把资本完全回退给股东,然后除牌下市。对于这说明,市场采取不大相信的态度。原本公司的股东说明书中,言及资本回退加上股息的数额约有2.724令吉,剩下2仙资本。不过我们把去年12月的中期股息28.8仙加上资本回退2.60令吉,其实有2.888令吉,已超越原先估算,难免令人有了幻想,到底派了以后会不会有另一个惊喜?



于是,其股价在除权前两天异动,涨到2.79令吉,让人越发怀疑其股除权后是否只剩两仙。这让我想起了去年的太平洋金溢(PACMAS) 。太平洋金溢进行95仙的资本回退之后,剩下的资本只有5仙,可是市场似乎不愿意相信它是这么低价,除权之后高涨至30仙以上,令人咋舌。随后公司再三说明,希望破灭,不过已上钩的股东不能接受事实,到停牌前仍抱住不放,有12仙也不接受,任由它除牌。



类似的情形应该会发生在KRIS资产,证明了一些人并没有从太平洋金溢的历史学到教训。KRIS资产除权后股价高涨至30仙,如果相信它之前的估算没错,公司只值2仙,30仙可是一笔意外之财!所以,有名KRIS资产的职员眼明手快,以21仙售出所以37.7万股,多赚了9倍的钱!之后公司文告说明,内部资产商有3仙左右,公司打算在5月开股东特大,之后将之除牌。此时股价已跌至8仙,如果炒作气氛存在,看来许多股东不会在短期放弃。



另一只认购凭单KASSET-CB,也随之起舞,股价从5仙一度扬升23.5仙,实行小刀锯大树的本色,不过如今已跌回6仙。回顾它除权前的转换价是2.2045令吉,转换比率10:1,以5仙来计算,母股要到2.2045令吉才持平。如今转换价调整到0.0045令吉,转换比率1.3043:1。以凭单现价6仙,母股要7.83仙才持平。如果母股跌到2仙,KASSET-CB合理价只剩1.5仙才持平,后果堪虞。



当然,没人能预知有心人会否再炒作此股,诚如标题所言,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游戏,没涉及应该敬而远之,涉及者若执迷不悟,后果自负。

贫富悬殊的游戏




上星期林威(LINGUI) 的下场,果如预料,蜻蜓憾不动大树,只激起一阵阵涟漪。虽然反对私有化的票数略为增加至5%,不过还是无补于事,输了就是输了,差一票也是输。反对收购东的股东似是在前周的股东大会出尽了力气,在这次特大哑火,也任由另一些赞成收购的小股东一抒情怀。收购建议在一片平静之中通过,没甚么群情愤慨,徒留下无限嘘叹。



我们不难发现,投资是一项贫富悬殊的游戏。富有者,大股东也。掌握了一切资讯,掌控了公司资源,要不要和小股东互动,只在一念之间。单单从林威一股看来,06年三林机构出价1.01令吉之后,可以任由它镳升至3.95令吉而无动于衷,再看它垮至48仙也不行动。之后2011年3月的日本大地震,一度涨回2.08令吉,让人对它重新产生希望,不过稍后却证明只是虚火一场,股价又再回落1令吉以下。



大股东这才出手收拾残局,心想4令吉给你盼到了也不卖,2令吉的回魂也给你了,小股东,你还要怎样?于是用了个资本回退计划,来把你们一网打尽,连不接受收购的强硬份子也一并踢出局外。



问题在于,大股东知道公司的价值在哪里,所以往往站在对自己有利的价位和时机出价。小股东却鲜少有这种考量,结果在被低估的价位出售;当价钱太高时,却脑袋发热,以为找到了宝贝,抱着不放。所以,小股东往往是输家。



马股市也成了富者叱吒风云的场所。一些富豪或机构见其旗下公司股价不振,就借意将它除牌,3、5年以后再将它重新包装,以更好的溢价重新上市,目的地可能是马股市,也可能在香港新加坡。最近的例子如KFC和QSR,还有林威等。另一些熟悉马股市运作者,把进出股市当成家常便饭、换件衣服这么简单,阿南达的明讯(MAXIS)、布米阿马达(ARMADA) 便是一例;另一大亨赛莫达也是如此,一边厢把公司如AIRB、贸易风集团(TWS等) 除牌,另一边又把马拉卡(MALAKOF) 等公司排期上市。长久下来,富了有钱人的荷包,穷了小投资者的口袋。



我们知道,美国是个筑梦的国家,那里的股市也一样。许多美国的公司一上市,制造了许多百万富翁不止,公司还能继续突破,让后来的投资者也富裕起来,早期的微软、现在的谷歌、萍果,比比皆是,买对了一只股票,大可抱住不放。可是,在马股市,我们很难看到这现象,原因是当公司在成长至茁壮时,大股东往往“适时” 出手,将之占为己有,让小股东失去了共享的机会。我幻想一个属于小股东的公会,应运而生,好象职工会一样,广招小股东为会员,一起声讨福利,避免遭大股东逐个击破。但是,说易行难,在小股东真能团结自救之前,还是会有很多好公司被大股东择肥而食。



lingui

林威的下场


熟悉成龙成家班的人们,应该对林威这个人不会太陌生。身形高瘦,西装毕挺,常常留着两撇须,扮成假好人,然后把成龙陷害得半生不死。最后阴谋不遂,身份败露,下场是被成龙等打个落花流水,人心大快。



我要说的林威,不是演员,而是一间公司:格林尼(GNEALY) 的难兄难弟--林威(LINGUI)。林威和格林尼的私有化计划是同时推出,不过格林尼的除牌计划批准之后的4个月,林威的特大才跚珊来迟。格林尼在特大举行的两天前突然宣布派发52.75仙的特别股息,因此林威的股东也争取着同样的待遇,希望大股东和董事局会遵循民意,派出特别股息。



不过,丛林生存之道为力强者胜,如果林威的大股东三林机构胸有成竹,志在必得,不一定会听取民意。林威前周刚刚举行了股东大会,可成为下来1月10日的股东特大,各方实力的参考。



当时除了一至三议案为举手表决,其余皆为算票决定。成绩出来,两派票数相当一致。倾向大股东一派的票数,约在4亿6761万股左右,扣掉大股东持股4亿4347万股,约有2400万小股东为其追随者。这点可从议案7-相关人士交易中进一步得到证实。该议案的支持和反对票是2386万对475万(83% 对17%),废票约7万股。



被献购的小股东计有2亿1616万股,根据选择性资本回退的条件,献议者必须符合以下3个条件才算通过:

1) 超过50%的出席股东同意通过;

2) 超过75%的出席股东所持股票面值同意通过;

3) 不超过10%的受献议者反对。



由于条件1和2需观察当天的出席率而决定,我们从股东大会的投票结果来言,反对票者是处于劣势。至于条件三呢,即需得到2162万票的反对票才能否决议案,看来反对派要争取的票数还差得远呢!



06年三林机构只出价1.01令吉,轻易增加林威的控制权至超过60%,当时林威净资产为2令吉。如没十拿九稳的把握,也不须在6年后以高过当时的价61%再次出击,现时林威净资产为2.55令吉。当然,双方在价钱方面不容易达到一个平衡点,到最后只有靠股权来决定依归。而今大股东开出价码,小股东如果不满意,在吸取了格林尼失败的经验,应该晓得如何对策。套句话说,你自己都不珍惜自己,怎样叫别人珍惜你?如果小股东不团结一致,或踊跃参与公司决策,到时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可怨不得人。



从股东大会的票数来看,积极反对的只有500万票,不过,倒向支持大股东的也只有2400万,2.16亿票的相关者,还有1.87亿票(约87%)属于沉默的一群未表态。反对派应该分秒必争,赢得沉默者的认同,共同为利益而奋斗,林威的下场,在于他们的动向。



记得,争取股东权益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