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6, 2010

Value investing 2

如何发挥价值投资的威力(一)
前两篇文章提到价值投资的威力,读者不难发现,要发觉价值投资的珍贵处,大多是要等到3、40年以后。问题就在于,有多少个投资人能坚毅的度过这漫长的等待?比较年长的更不好听说一句,吾寿已老,马齿已增,3、40年后,就算还活着,已是百年人瑞,有钱也没力享了。所以,象资本投资这类公司,是否只适合年轻人呢?

笔者认为,在投资之前,拟定自己的目标,就不会出现上述的迟疑。投资无分长幼老少,最重要在于清楚自己要的是甚么。如果您要的是股息回酬,应该投资在高股息股如优质银行股、消费股等,象资本投资这种开宗明义说没有股息的公司,您就放过它吧,既不必在股东大会要求它派息,也无需动用股东的权力来修改公司章程,或重新制定派息政策。要知道,价值投资的佼佼者,很注重再投资或复利的作用。试想想,如果公司赚的每1令吉再投资,会有16%的赚幅(成长率),却被当股息派发给您花掉了--变成零成长率,对完美主义的价值投资者,就有种没有发挥极大化功用的感觉。除非有一天,他发现公司赚的钱已到饱和点,再投资回酬甚至没有定期利息高,不然他是不会舍得把所有赚到的钱派回给股东。

另外说到股票回购(share buy-back)。坚信公司价值被低估,而选择股票回购的董事局,皆以两个原因来解释他们的行动:
1) 股票回购成库存股,如果注销的话,公司股票数量减少,将增强每股盈利;
2) 库存股可以当作股息派发,奖励忠诚股东;或日后高价卖出,给公司带来特别盈利。
犹记得十多年前这措施被当局批准时,小股东其实是抱着怀疑与抗拒的态度,担心被大股东利用来巩固实力;事过境迁,大多数小股东反而认为是为公司增值的做法了。不过,根据最新的股票回购调查,这项据说对增加股东价值、稳定公司股票的措施,结论其实是毁誉参半,半数进行股票回购的公司,当前股价低于回购价格;有70亿令吉库存股被冷藏,处于进退维谷的状况。

事实证明,回购股票不一定能够扶持股价,小股东往往也不明白董事局基于甚么原因启动股票回购的机制。一些公司的股票回购成本是很高的,而股价低迷时,却不见董事局有何行动,令人费解。所以,小股东不应该随便授权股价回购,而忠于价值投资者,大概也不会太倚重回购股票。盖公司如有一令吉现金,成功的价值投资董事局应该著眼于寻找高回酬的投资;买回自己的股票,是无法开源的退一步选择。至于当股息派发,只是在行政上作文章,徒然增加营运成本。如果股东认为物有所值,应该主动去市场购买加持股票,不是间接通过公司用营运的本钱来帮您购买,再给回你。自以为派发库存股为股息是不必出本钱者,其实只是忽略了钱是从左口袋转进右口袋而已。再深究下去,派发库存股其实对大股东更有意义。设若公司派100送1库存股股息,意即是说,您如有99股,将不获任何股息。所以,如果有1000个小股东手持99股(总数99000股),他们每人获得的股息等于零;而有一大股东的股票数额为99000股,他将获得990库存股息。由此可见,库存股息和现金股息不一样,不是人人所获皆平等的。相比起来,注销或出售库存股反而是比较公平的决策。

因此,个人认为,发挥价值投资的威力,并不是发生在股票回购身上,除非是出现股价和公司实值有4、50%的误差,而公司手上有太多的现金,董事局又一时无法找到新的投资机会,那才不妨考虑考虑。

如何发挥价值投资的威力(二)

我们讨论了要发挥价值投资的威力,先决条件是要让该项投资有足够的时间成长。同时,价值投资者的可贵之处在于发掘被低估的公司或股票,把真正的价值释放出来,而不是发觉自己的公司市价被低估。不过,做为一个领导人,认为自己的股票被低估是常有的现象,事实是否如此可是另外一回事。不同的公司往往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评估自己,象巴菲特那样长年说明自己的公司股价是属于溢价(换种说法即是高估) ,是比较少见的执行长。

我们看回贯彻价值投资的资本投资(ICAP) ,基本上它是封闭型基金,还是属于信托基金的一种。衡量信托基金的方法往往是看其净资产(Net Asset Value, NAV), 而资本投资的资产就只有股票与现金。其5月31日的净资产是RM2.10,由现金一亿令吉(约每股74仙)及组合股票形成,闭市价则为RM1.74,显示了18%的折价。随着近来股市盘升,到了8月19日净资产是RM2.30,闭市价为RM1.96, 折价缩减至15%。陈鼎武先生八月的教诲稍见功效。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那一亿现金所发挥的复利作用无疑最低。不过可能陈先生担忧世界的局势,同时要保留现金来捕捉宝贵的契机,所以仍然按兵不动。需知,要发挥价值投资的威力,除了时间以外,正确的选股也是十分重要。如果手上有钱就快快入场投资,很快你就会发现钱用完了,更好的机会却一再涌现,颇有时不我予的感觉。所以,精挑细选、耐心等待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一旦选对了,还要大胆押注,看资本投资的股票组合才不过十来个股票,却比许多4、50个股票组成的信托基金出色,可见多不一定是美。

许多股民投资股票仍是著眼在股息和红股身上。股息的分析我已在上一篇文章谈过。对派红股的意见,其实也是有所保留。基本上一般信托基金很流行派红股,一来增加流通量,二来市价相对的降低了,会让新投资者比较乐意购买。不过,除了心情比较好受之外(股票量多了) ,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一股2令吉的股票,一送一红股之后,成为两股一令吉的股票,价值上没变,反而花了一些开销来进行这个建议(提呈建议书、开股东特大,多多少少都要一些开销) 。至于股价会上升,我想除了有心人为之,股价上升最大的推动力还是来自业绩,不然你就算是每年派红股也是于事无补。

所以,讲完了一句,强调价值投资,不过不派股息和红股,股东能陪你多少年呢?观乎他是多虔诚的信徒。以大马股市多年起落,结果原地踏步的情形,的确很难让老一辈的股民有信心和一只坚持资产增值的股票长相厮守,如果真如陈先生所希望,每五年翻一倍,只怕下来的五年、十年,陈先生会倍增压力,因为要求发放利益的股东肯定倍增,希望我这个看法只是杞人忧天。个人觉得,陈先生的资产管理公司(动力资本,Capital Dynamics),应该身先士卒,逢折价一点一点买入资本投资,有如巴菲特的作法一样,到最后柏克夏就是巴菲特,巴菲特就是柏克夏,这样才能让寻求分红的不同声音心服口服,死心塌地的随你一起把公司净资产变得无限大。所以,要淋漓发挥价值投资的威力,除了够长的时间耐心等待、一再精挑细选的股项,还有一项不可忽视的,就是坚持相信价值投资的真实回报和以行动来实践成果。
匿名信
一封不具姓名的信,是为匿名信,其破坏力有多大?如果阁下是公司的总执行员,收到一封匿名信,细数你公司的总经理涉及的行政错误,你是否会以盛名招忌,又“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而一笑置之;还是深信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必须查个来龙去脉,水落石出方肯罢休?

坊间对匿名信也有另一些注解,揭发恶行的,叫吹哨者;蓄意破坏的,叫黑函。不过,近来的当事人,在事件未厘清时,一律称之为黑函,倒也无可厚非,因为匿名信的出现,几乎是可以肯定让其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姑不论匿名信的出现,对当事人带来何许大的困扰,有关当局对设及公司所采取的应对手法,也让投资者惊疑不定,甚为后悔不小心淌入这场混水。

首先遭遇匿名信冷箭射下马的是焦点控股(Focus Point Holding) 。从上市当天临时喊停,已让大家觉得事情不寻常,事后我们这些后知后觉的平民百姓才知道有封黑函同时寄去有关当局和媒体,控诉公司招股书提供虚假资料。焦点控股首个反应就是有心人恶意破坏,同时发文告安抚投资者;没料到10天后,事情急转而下,黑函变成了吹哨,恶意变成了善意规劝,叫你把事作对来,以免一错再错,导致事情一发不可收拾。

虽然焦点控股建议新上市日期和退股计划,让没信心投资下去者可以依法得回退款,不过破坏已经形成。招股书就象选美会的美女容貌,如果其中作假,就好象美女整了容,还可以继续参赛吗?可悲的是,涉及其中的马交易所、证券委员会、投资银行顾问、保荐商,全部保持沉默,似是默认焦点控股的亡羊补牢计划就是最佳的解决方案,仿佛焦点控股才是受害者。事实上如果此事不被揭发,无知的投资者受误导于招股书,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相关当局有站在他们的立场着想吗?谁才是该被重罚者?到底有没有防范措施阻止类似事件重演呢?

接下来,另一间公司--成荣集团(MUDAJAYA) 也被匿名信弄得人仰马翻。刚开始公司还抱着清者自清的态度,教证委会尽管放马过来(调查)。但在有心人绘声绘色之下,引起股民恐慌,其股价一度惨遭抛售,由6令吉大跌至3.75令吉,叫公司不得不进一步发文告澄清谣传纯属子虚乌有,公司财务稳健,尚有逾2亿令吉现金云云,更进一步入场回购股票扶持股价,风波才稍微平静下来,不过市值已大量出血,蒸发掉8亿令吉之多。

证券委员会欲语还休的态度,只会制造更多疑惧。当谣言盛行时,交易所应该配合证券委员会及有关公司,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将之解决,而不是任由它四处游窜。同时,也希望证券委员会阐明对待匿名信的方式,到底是来者必有行动,还是另有管制的方法?看到成荣集团的破坏程度,如果信中内容属实,那么股价败坏是咎由自取;如果是恶意中伤,那么证券委员会的小题大作已给该公司股东带来极大的伤害,谁来讨回公道?前车可鉴,有心人看中一些如大众银行、金务大、杨忠礼之类的优质股,大可细心部署,写下似真还假的黑函让当局调查,待股价暴跌才施施然进场扯购,当然大前提是不要让当局捉到造假者。以证券委员会的办事效率,至今还没公布两封匿名信的来源,看来此举大有可为,只怕马股从此进入多事之秋,投资者可要小心筛选到处乱传的“消息” 了。

Value Investing

一个别开生面的股东盛会
每年巴菲特主持的柏克夏股东大会,是美国奥马哈一年一度的大盛会。许多股神忠诚的信徒不约而同前去朝圣,一睹股神巴菲特的风采,同时希望从中学习到价值投资法的精髓。柏克夏旗下的公司,也在当地摆摊,一方面让投资者了解巴菲特所投资的公司,一方面也趁机做生意,让股东们有机会捧自己公司的场。

在大马,每年的八月,也有一小撮人抱着象见股神巴菲特的心情,前来和大马首屈一指的基金经理--陈鼎武先生见面,五年风雨无阻。今年的资本投资(ICAP) 股东大会有点特别,是其公司灵魂人物陈鼎武先生的另一大创举。股东大会在吉隆坡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同时成功邀请到其投资的成份公司一起联办投资日,让普罗大众更了解甚么是价值投资,也让股东和其投资公司进行互动交流。

在写这份稿时,诚心希望这个投资日顺利举办,同时把价值投资的意义更广泛的传送给大众。如果出席者仍然抱着来听听小道消息、或打探一下投资贴士,我想他可能会失望而归,而这也不是陈鼎武先生的意愿。价值投资的方式,一般上都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见功夫,不适合那些想要赚快钱的投机客。

我们看到资本投资--目前大马唯一上市的封闭式基金,上市至今五年,价钱涨了90%,按计年回酬约19%。虽然这些数字看起来不是很标青,比不上现今一些股票一个月就起了100%,不过笃信价值投资的投资者,应该会很满意了,巴菲特的柏克夏公司年回酬也是约23%而已。价值投资的信徒,著重的不只是年回酬双数字,还很注重稳定的因数。一年赚100%是很了不起,年年连转100%是不可能的。所以,当“稳定”这个数字列入考量,我们自然而然的会降低平均年回酬的目标。如果能象柏克夏公司这样年回酬23% 达30年,我们一万令吉的投资,30年后就是惊人的500万令吉,成长500倍;就算是资本投资的19 %,也有184万令吉了(184倍) 。由此可见,合理又稳定的回酬所制造的财富效应有多大。

有些人会问,大马市面上真有这一类股票吗?有的。大众银行的年报就曾透露,自1967年至2009,总共42年,该公司的平均年回酬达20%,不会比柏克夏公司逊色。我最近阅览松下电器(PANAMY) 的年报,其81页清楚列明公司上市(1966年) 至今(2010年7月) ,一位股东所经历过的资本投资以及回酬。简单来说,一位在上市时持有一千股股东若依照公司的所有安排,到今日他总共用了1350令吉,不过持有股票数额已达19384股(通过红股及认购附加股) ,市价36万4419令吉,44年来获得利息25万令吉,总计有61万4406令吉,获利455倍!要知道44年来平均年回酬有几多吗?不是每年10倍(1千巴仙),也不是每年100%,只是一个不太起眼的15%而已!不过,记得,相等于连续44年每年增长15%!


价值投资的威力
资本投资(ICAP)联合其投资公司及基金经理举办的投资日,在股东大会之后揭开序幕,短短七小时后宣告闭幕,让热衷于价值投资者大呼过瘾与不过瘾。过瘾之处,在于参与者从来没遇过讲座是如此安排,一个完了又接一个,好象马拉松似的,直落5、6个小时,叫你连厕所都不敢上。说不过瘾者,在主办单位把我们当成超人,讲座不只是连续不断这么简单,还兵分两路,除了短短15分钟的时装表演,大部份时间是两个讲座在两个礼堂同时进行,任你吸收能力多强,也分身乏术,不能尽享所有讲座的精髓。同时,在短短六小时内要一般人上六堂课,贪心者可能囫囵吞枣,欲速则不达,是主办单位该关注的。或许主办单位可以售卖讲座的录影光碟,或将之放上网,让失之交臂的投资者有机会温故知新。

无论如何,资本投资的创举,对于价值投资的认同和执著,足以让人浮三大白。就连其股东,也未必了解价值投资法的威力。我们发现,资本投资上市至今5年,其资产净值由99仙上涨至2令吉10仙,增值112%,或者是平均每年增长16%,算是骄人。笔者记得当初上市是,有记者访问其基金经理陈鼎武的回酬目标;他谦逊的说,希望资本投资能在5年内翻了一倍。言犹在耳,瞬眼间五年已过,陈先生可以安然对记者说,幸不辱命,下来五年,如果秉承同样的投资精神,再翻倍的情形指日可待。可就有那么一些人,对任何事情都抱着怀疑主义,首先错过了前面五年,现在又来怀疑未来五年是否能历史重演。

类似情形,笔者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投资联结保单的回酬。自2000年保诚首次推出投资联结保单以来,市场对其预测回酬一直争论不休,如今转眼已过10年。而国家银行也将这类保单的乐观预测年回酬由9-12%降至6-9%,避免代理们以高回酬的预测数字误导顾客。笔者发现这10年来,大马投资联结保单的开山鼻祖--保诚保险公司,其股票基金的年平均回酬是介于10-11%之间,并没有乖离当初的预测。不过,同样的,一旦成为历史,成绩只能用作参考,相信它的,已经得到可观的回报;未来的结果,在目前来说,永远只是个预测。唯有相信价值观没变者,历史将会重演。

一般投资者着眼于未来一年或两年,稍有增长就迫不及待要求回报如股息之类,和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一比,颇有夏虫语冰之意。所以资本投资五年增值一倍,难免有股东要求派息、红股之声四起,忘了招股书开宗明义就说明不派息,要股息的,麻烦找别一家公司,可见要贯彻始终谈何容易。

陈鼎武算是谦虚了,话到唇边说半分,只假设类似回酬重演,再五年后资产净值变4令吉,再十年变8令吉,届时股票市值将破10亿(注:基金规模为1.4亿股,如有8令吉,基金总值11.2亿令吉) 。他没告诉你,以16%的增长率,30年后是多少,40年后是多少。让我在这里略为透露,如果一切不变,30年后每一千令吉原始基金,将会增值至8万六千令吉(86倍) ;40年后是38万令吉(380倍) !到时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看戏太多,还在梦中。
16%成长率 每1千令吉实值 每1令吉回酬
5年 RM2100 110% (1倍)
10年 RM4400 340%(3倍)
20年 RM19500 1850%(18倍)
30年 RM86000 8500%(85倍)
40年 RM380000 37900%(379倍)
50年 RM1671000 167000%(1670倍)

以一般短视的投资者,小看价值投资的威力,绝不会等到那么久,也不相信会有那么久又平稳的回酬,怕有个3、5倍回酬就快快杀鹅取卵,瓜分掉利益了。

資本投資的特大 published 2009-Nov-nanyang
潮流流行特大﹐在上周六﹐本地唯一上市的封閉型信托基金﹐資本投資(ICAP) 也 決定召開她上市以來的首個特大﹐ 要求其單位持有人(或更貼切的稱為股東們) 投票表決是否維持目前的投資政策。

讓我們重溫一下該公司在05年10月上市時的情景。該公司是資威(capital dynamics ﹐CDAM) 首席投資顧問陳鼎武先生的心血。猶記得當時她挾着大馬奧馬哈的雄威上市﹐集資1億4千萬令吉﹐聲勢一時無兩。陳先生許下豪言 ﹐希望在5年內把價值倍增﹐成長100巴仙。或許不該說是豪言﹐因為對他來說﹐年回酬14.4巴仙﹐這種回酬並不屬于超高﹐他屬下的投資臂膀CDAM在98-04年曾有年回酬超過22巴仙的紀錄﹐足以和奧馬哈股神巴菲特比美。而今年步入第5年﹐ICAP的資產淨值已有1.99令吉﹐的確是說到做到﹐兌現了諾言。

至于特大的重點﹕投資政策﹐是因為當初在招股時﹐公司說明在未來3年內只打算投資在國內證券﹔如今3年已過﹐遂有投資者詢問為何不投資外國股票﹐所以才產生今次的讓股東決定新的投資方向的動議。由于動機簡單直接﹐不是維持現狀就是改成可以投資在國內外證券﹐預料不會象馬華那樣議而未決﹐特大了又特大。

公司在股東說明之中﹐也做到了盡量透明化﹐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列出來了﹐並加以解析其好處和壞處。我想﹐以目前其資產數額約2億7千萬令吉(美元7千8百萬) ﹐如要投資外國﹐的確是有點小 ﹐單單是國際存托費每年就要三十萬美金或更高﹐叫你吃不了兜着走。而且﹐目前持有現金才3千7百萬令吉而已﹐若要投資國外﹐豈不是要變賣本地投資﹖這就有違ICAP先前的價值投資方法了。如果是發附加股來集資﹐固然可以提高將來投資的金額﹐但也未必是符合成本效應的。再加上發股集資﹐在決定售價方面﹐也甚為難﹐溢價時股東未必願意認購﹔折價輒有損股東價值。

說到投資海外﹐的確是讓人憧憬﹐有外國的月亮比較圓的感覺。不過﹐其實投資者往往只看到極大回酬﹐卻忘了必須承擔更高更多的風險﹐甚至連外匯風險也要顧及。不然﹐這頭股價賺了10巴仙﹐那頭匯率跌了10巴仙﹐只落個白開心一場。陳先生的比喻也非常正確﹐大海洋是有比較多魚來捕或選擇﹐不過﹐如果您的船不夠大﹐只是艘小舢舨﹐承擔不起大風浪﹐那麼﹐奉勸你還是不要馳得太遠﹐在附近釣魚算了﹐以免一個浪頭打來﹐你就沉船了。同時有些股東建議批准投資國外﹐卻暫不行動﹐看來也不合時宜﹐因為什麼時候行動並不是股東決定的﹐這等于把陳先生放在一個很艱難的處境。不投資﹐幾年後又有股東質問要等到何時﹔行動嘛﹐董事局不是已經告訴你知易行難嗎﹖

因為是這樣﹐也難怪董事局希望以不變應萬變﹐支持維持現狀不變。我想﹐股東們如真要投資國外﹐不如參與陳鼎武先生管理的另兩個國際基金。不然﹐私下可以建議ICAP 成立另一個封閉型基金在馬股市上市﹐投資目標以外國證券為准。這樣一來﹐股東們魚與熊掌﹐可以兼得﹐何樂而不為﹖在大會上﹐董事局雖然三緘其口﹐不過言談間似乎也是英雄所見略同﹐只是計劃在籌備中﹐還未得到有關當局的批准﹐不能敲定以什麼方式來呈獻﹐所以不便明談。無論如何﹐股東們經過2小時的辯論之後﹐都認同董事局的意見﹐再一次耐心等待﹐讓ICAP精心策劃更有利于股東們的行動。

很多股東往往以自己為中心﹐認為自己的建議是最好的﹐董事局一定要接納﹐卻忘了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到目前為止﹐是ICAP為你兌現5年100巴仙的承諾 (不是你自己)﹐如果你相信董事局和陳鼎武先生悉心悉力為股東步署最好的安排﹐那麼﹐你應該支持董事局的建議。如果你有更好的見解﹐不能苟同ICAP的井蛙之見﹐那你應該套利離場﹐去尋找更遼闊的天空。

Tuesday, August 10, 2010

资金出走
早前闹得浩浩荡荡的外资流入大量减少问题,我们可以听到政治人士大放谬论,甚么贵精不贵多,重质不重量的话都说出来。如果所有事情都是为辩论而辩论的话,只能让我们对我国的政治人物的无知感到齿冷,辩赢了并不能为这个国家加分呀。

我们平民倒是看到不止外资不进来,国内不少企业家也渐渐的退出大马资金市场,将资金移出,转战国际。糖王郭鹤年之前将种植业务注入新加坡公司WILMAR,去年卖掉大马糖业,事隔半年,却高调进军澳洲糖业,令人羡慕新澳的潜力。如今,又有传言他要脱售另一保险业务--澄心亚洲,不晓得他这回看中哪一个国家呢?

再看,云顶大马(前称名胜世界) 虽坐拥53亿令吉现金,近年来股价不振,可谓财多身子弱,在今年七月毅然宣布向姐妹公司云顶新加坡购买云顶英国业务,一举耗资3.4亿英镑(约马币17亿令吉) ,真是财散人安乐。这类交易难免会让小股东哗然,甚至责难,不过由此可见云顶大马移资海外的决心。这还不说,一旦云顶在美国纽约的赌业稍有眉目,只怕还是要云顶大马的大笔后备资金拔刀相助。

当然,大马富豪阿南达的连续动作,令我们对大马的资金市场更为担忧。去年应首相之邀,他将明讯上市,以当时的4令吉80仙计算,市值达360亿。可是今年他的三张催命符,把ASTRO、MEASAT 及丹绒齐齐除牌,让小股民好生失落,也让马交易所主席有点落寞,盖这三家公司,不论是质或是量,都属上选,只是马股市不争气,无法反映其内在价值。以其除牌献购价来计算,这三家公司市值为83亿、16亿及88亿,加起来带走马股市值187亿令吉,已是明讯市值的一半;2010年至今的新上市总值怕也没这么多。

马股市近年来一些优质股除牌下市的机率蛮高,平均每个月都有新除牌献议出现。这固然是律法上的漏洞让有心人有机可乘,但也可以解读市场为对马股市及政策的信心不足。我们不应该以自我安慰的心情来面对这个问题,心想走了A股(除牌) 还有BC股可以选。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阻止更多的A股下市。不然,我国外资不进来,内资又积极走出去,大马资金市场后果不堪设想。

(欣见冷眼前辈为拙文不足之处作出补充,抛砖引玉,当作此解。)

Monday, August 2, 2010

股息与成长
写稿之时,读到前文所提之丹绒被大股东以21.80令吉全面献购,深为其小股东感到惋惜。没想到阿南达以一换三,应首相之请把旗下明讯上市,一年不到却左右开弓,把A STRO、MEASAT 及丹绒(TANJONG) 三大公司一起除牌,让喜欢优质股的投资者大感失落,也让首相鼓吹加强马股市实力的意愿大受打击。与此同时,读到前辈冷眼先生以“ 股息挂帅” 为题,强调股息的重要性,笔者虽对此深感同意,不过却也对另一投资的目的--资本增值同样看重,因此斗胆写下本文,希望投资者不会一味追求股息,而忽略了资本增值。

股市里好股比比皆是,笔者就随机性试举三项股票,以5年前的历史价格,来做些比较:
股票 06年1月价/RM 5年每股股息/RM 5年每股盈利/RM 股息政策 股价/RM 股息回酬 总回酬/%
A 14.80 4.32 6.39 无 18.00 29% 51%
B 4.48 2.175 1.56 至少75%盈利 4.20 49% 42%
C 0.50 0.55 1.01 至少50%盈利 1.69 110% 212%

如果以追求股息的标准,那么,投资者应该摒弃A股,因为其股息回酬最低。首选当然是C股,不论股息回酬或是股价回酬都是上上选。而B股辄属于业务饱和型股项,尽量把多年盈余回馈给股东。不过,如果把资本成长放进去计算,就不一定是这回事了。我们发现他们的每股盈利按年实际情况如下:

股票 06年盈利/仙 07年盈利/仙 08年盈利/仙 09年盈利/仙 10年盈利/仙
A 93 126 137 115 167
B 29 29 28 33 29
C 21 19 21 15 24

如果以成长潜能,撇开09年(因08年金融风暴影响) 不说,A股显示了每年成长力极强,B股则是保持现状,而C股只是到2010年才显出成长的机会。因此,三个股项因不同的基本面切入,会有不同的论调。再者,以今年的股价来评断,A股的确有配合盈利成长; B股给我们一种安心的感觉,何时买入都蛮安全,观乎五年来股息还高过盈利,也许突然会有个特别股息的惊喜也不一定;而C股,可能06年的股价是一个误差,买到的人拾到宝了,今时的股价已渐恢复正常,和其盈利及股息相对称。所以,强调成长的投资者,应该首选A股;强调稳定回酬者,该选B股,而C股在06年兼有A股和B股的优点,目前辄有待观察。

让我把答案揭晓,A是丹绒;B是万字票龙头成功多多;C是冷眼先生的一个心头爱--中钢大马(CSC STEEL) 。由此可见,大股东要私有化丹绒,就是因为其业务将会起飞,却面对小股民迫不及待的要求即刻的回报和更多的股息,大股东为了避免更多的责问,毅然将之除牌(其实所出的价钱减掉市价18令吉,所剩的充其量等于三年的股息而已,小股东会如此短见吗?很难说) ,这和之前的明讯除牌如出一辙。

所以,笔者陋见,股息不是一切,公司的成长,管理层的诚信,都非常重要;君不见股神巴菲特从不派股息,不但不被投资者唾弃,反而跟随者众。也许投资者对本地挂牌公司比较没有信心,才时时要求把盈利发放;不过也有例外,本地著名投资经理陈鼎武一样奉行巴菲特方程式,其管理公司资本投资(ICapital) 也是明言不派股息,支持者一样众多,来周更要在隆市中心举办股东投资日,到时冷眼先生或许可以移驾和陈先生切磋一番。

Tanjong

虽败犹荣
上星期的丹绒股东大会,发生了一点小插曲。之后看各大报章,只有几家中文报章粗略报导,英巫报章则没提及,说明了媒体冷待小股东权益。事缘该公司在最后一个议案建议修改公司章程,其中一个项目是将每年每名董事的费用从不超过10万英镑,调整到100万令吉,似为变相调高董事费,有些股东认为应该把它分开为一独立议案,引起了争议。由于小股东权益机构(MSWG) 无法获得公司满意的答覆,因此表明立场反对该建议。而大会主席在举手表决时并不以为意,以为在座股东以大多数票通过,经过一名股东要求报知票数,才指示公司秘书报票。结果出人意表的仅为半数通过,无法获得75%的赞同。

于是大会主席要求次轮表决,希望一些在打瞌睡的股东了解这项议程的重要性,打醒十二分精神投票。而公司秘书秘书还”不小心” 的在荧幕中亮出投票的数额,据某名股东说,如果是以投票表决,以大股东的票数支持此议案,必然获得通过。我们可以清楚见到这回所有公司董事皆举手赞成,可是表决的结果还是只达到72%赞成,看来必须要投票表决了,董事们要早早结束这项会议的打算落空了。

妙的是,主席早已知道投票表决结果,由于计票费时,还讯问在场股东是否要想清楚,再来第三次举手表决。于是,就有一些会计师、律师等跳出来要求主席依程序办事,不然将来可能会面对股东在法庭上挑战该议程的合法性的问题。主席无奈之下,从善如流,宣布投票表决。由于主办当局没料到竟有投票的局面,也颇花了一些时间来准备,有些股东就鼓噪大会的不足,以及公司蔑视小股东的意愿。

无论如何,投票表决该议案顺利通过,只是诚如大会主席所言,计票历时两句钟, 的确是很花时间。不过希望浪费了众董事的宝贵时间之余,也让他们得到一个启示,即小股东的意愿不可忽视,虽然他们是螳臂档车。相信公司上市之后,必不会愿意只有一言堂,而是欢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不禁让我想起,在股东大会问答题时,有位股东热心的为公司的35亿令吉巨大盈余著想,献议不如肥水不流外人田,以债抵息,派发股息之余,向股东献售债券,从而省下向外(银行) 借贷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派发应扣税股息(franked dividend) 的问题。这股东在去年似乎也曾做此提议,不过同样被董事局以将会斟酌一言轻轻带过。如果说那个议案小股东是虽败犹荣,那这位小股东是屡败屡战,看来明年他还要继续努力了。
突然死亡
世界杯热潮刚过,犹记得有一阵子球赛规则改变,引进了黄金进球,即如果正赛时间打和,进入加时再赛时间,任何一方成功进球,比赛马上结束,该进球是为黄金进球,而普遍上我们称那段加时进入突然死亡阶段。在大马股市,新近推出的牛熊证(Callable bull/Bear Certificates) 其实也是有”突然死亡”的潜规则存在。

联昌国际在7月推出4项牛证,成为东南亚首家推出该项产品的证券银行, 引以为豪。只是,这一次的负责人挑选股项,似乎有看错市之嫌,其中一项成功机构(BJCorp-JA) 竟然在短短五天之内触动回购价(Call Price), 黯然下市。也许他想要借机创造另一个东南亚纪录吧,不过买到该牛证的投机者肯定笑不出了。

我们先看看这四项牛证的资料表:

牛证 推介价 行使价 回购价 转换比例 市价 母股市价
亚洲航空(Airasia-JA) 16仙 1令吉 1令吉5仙 2:1 21.5仙 1令吉40仙
成功机构(BJCorp-JA) 16仙 98仙 1令吉6仙 2:1 8.5仙 1令吉5仙
金务大(Gamuda-JA) 15仙 2令吉55仙 2令吉70仙 5:1 17仙 3令吉37仙
云顶(Genting-JA) 16.5仙 5令吉80仙 6令吉15仙 10:1 19.5仙 7令吉65仙

与一般结构凭单不同的是,牛证设有回购价。一般结构凭单,不论是欧式或美式,都会交易到期满。牛证虽然也是一样,不过如果母股不幸被人抛售,一路向南,结果触及回购价,该牛证将会马上停牌,如果下一段交易时间再被售至比回购价更低的价格,推出的银行将会进行结算,作废该牛证,我们戏称该牛证已经“突然死亡” 。

我们不晓得联昌国际是以甚么标准来选择以上4支“牛股” ,认为它们牛气冲天 ,不过其所选股项的成功机构牛证在短短5天内下市,是相当难以让一般散户接受的,更让那些推荐牛证的股票经纪万劫不复,成为千夫所指。回顾成功机构牛证五天交易量总共两千万股,价钱介于8.5仙至14.5仙之间,如果结算价(估计) 为3.5仙,可以说购买者全军覆墨,只有献售者(即投资银行) 赚钱。以首天交易价平均约13.5仙(第一天也是最高交易量,当天交易价为12至14.5仙)来算,一千万股净赚一百万令吉,着着实实让不求甚解的股民吃了记闷棍,上了宝贵的一课。不过,联昌国际其实也不好受,赚个蝇头小利,却输了声誉,以后要推出任何新鲜产品,肯定闻者退避三舍,宣传上百倍困难,事倍功半。

同样的,现在轮到其他三只牛证的股民开始感到担忧,因为以大马的股市,要母股做到它们的回购价,是绝对可能的,成功机构已经身先士卒,警惕你们了。所以,要投机,也要做做功课嘛,不要被股票经纪蒙骗(有时他们也是受害者) ,更不要以为出名投资银行推出的必属好货明牌,有时被坑了也欲哭无门,虽然说这是自由买卖市场。

回说成功机构,这回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刚刚赌球执照被撤,股价又不争气,被人卖压到喘不过气来,搞到看得起它(而推出牛证)的联昌国际一身蚁。不过近来成功机构频频买入其子公司的子公司成功多多股权,不懂是否希望成功多多会发放一些特别股息,为它冲冲喜,改改运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