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23, 2021

阙上心头211-以小制大,以少制多

 

阙上心头211-以小制大,以少制多

我们的第9任首相诞生了!人民不免自嘲,509的一张选票,原来选出了三任首相(或者更多),这一票,真是值了!

虽然是来自不同阵营的三位首相,不过却又千丝万缕,里面有许多相像之处。严格来说,509之后,选出来的首相全部来自弱势政党,成功任相的理由,完全是捉住强势政党不能完成压倒性胜利,需要小党扶持的心理。

首先,希盟在509以狂风扫落叶击溃国阵,这个时候,偏偏其领导人安华还在坐牢,无法坐上首相宝座,因此,马哈迪成功夺下第七任首相,创立了以小制大的先例。那时,谁都认为敦马只是个过渡期首相,交棒期是两年后。不过,政治永远是利益挂钩,两年的变化太大了。希盟最大的错误就是在位时任由当权者存有私心,没有尽快落实反跳槽法令。当时敦马的土团党只赢得13个国会议席,如果迅速落实反跳槽法令,在各党无法跳槽的情况之下,敦马就真的成了过渡期的弱势首相,只等安华接位。

所以,赢了大选以后,反跳槽并不是当务之急,青蛙反而大受欢迎。即使不鼓励跳槽的政党,也很有“默契”的保持沉默,成为“共犯”。两年后,土团党的国会席位已经增加到26席。公正党了解到此消彼长,甚至党内也有人心外向的趋势,长期下去党魁安华接任首相更加遥遥无期,于是酝酿“逼宫”。这一点,诚信党和行动党封公封侯,偏安一方,希望不变是最好的局势。

敦马的突然辞职,显示了弱势一方只能以谋略取胜,真要对阵起来,以少制多不可能,四两拨不了千金。而且,他的全国一党即使理想多么崇高,却很容易成为一言堂,不为各党接受。这时,大家才发现,原来大家都没有绝对的优势,必须互相扶持,才有希望胜出。于是,产生了诸侯拥兵自重,甚至为了自己的仕途,不惜跳槽去更有利的政党或选择新的盟友。

巫统和伊党在隙缝中看到彩虹,选择了支持弱势的慕尤丁;而敦马和安华为了上位,在笼络其他政党之际,没发现后门失火,流失了支持人数,最后由慕尤丁成功夺到过半支持,低飞过关。如果说509是敦马“英雄造时势”,那么慕尤丁是“时势造英雄”,虽然优劣之分,结果却无差异,两人都当上了首相。慕尤丁虽然比之前的敦马强了一点,支持议员为32位,但是仍然比巫统少。

慕尤丁接任首相之后,恰逢冠病肆虐,无暇扩张势力,只能采取怀柔收编之策。不过,他的首相地位由始至终备受敌己双方的挑战,摇摇欲坠,能够支持至今,已经很不错了。虽然如此,强势一方投鼠忌器,官司派无法靠支持国盟获得“特殊利益“,一些尝到“执政”或“部长”的滋味的更不舍得轻易放弃权利。慕尤丁在位最大的成就,是促成伊党放弃巫统转投土团怀抱,以及加速巫统阵营分裂。

不过,国盟总席位毕竟是微差过半,少数盟友造反,它就要倒台。所以,当阿末扎希的官司越来越吃紧时,他决定要先推倒慕尤丁再打算。这当中不晓得经过了多少次的威逼利诱呐。结果还是以小制大,区区十来席,扳倒了一国之相。不了解以小制大个中道理的安华,空抓住90个席位,无法寸进,只能发出“数目”的虚假消息,更频频被巫统和敦马玩弄于股掌之间,连只掌握8席的民兴党也看扁了他,倒过来要挟首相之位。

慕尤丁辞职,巫统才发现自己原来也是在摆空城计,单凭一党根本不够人数来竞选首相,色历内荏之下,阿末查希发现自己“德”之不足,无以任相,而巫统领袖顺位下来只有伊斯迈沙比利最适合,即使对沙比利恨得牙痒痒,也唯有退位让贤。后者虽然被民众讥为资质平庸,不过放眼大马首相,除了敦马和首几位首相以外,谁不背上平庸这个评语?原本有望成为转型功臣的阿吉哥,也倒在26亿令吉之下。

有人说,伊斯迈沙比利源自国盟一脉,必然萧规曹随,无法更好的处理冠病抗疫。问题不在谁能更好,而是谁掌控了过半议席。即使安华或行动党有必胜绝招,但是不在509后第一时间关闭跳槽后门,数目撑不过半,时机已逝。今时,在最有机会落实这把正义之刃时选择不信任而推倒慕尤丁,避免被慕尤丁欺骗,虽然我们尊重他们的决定,不过,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说到以小制大,最可笑的是巫统独行侠姑里。这人除了自己,谁都看不顺眼,不挺国盟也不挺巫统,甚至视己党决定为无物。这个极小,注定不能成大,所以他摒弃了全部人,全部人也放弃了他。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