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September 13, 2011

玉楼金阙—华小易名

子文华小易名风波,理因各造决定用回原名而告一段落。笔者觉得这次事件突显了华小拨款不足的窘态。许多非华校教育出身,不过却对华教慷慨解囊者,对校名以及华社极 为重视的“根源” 不够敏感,以致发生这次误会,今后,当更小心行事。诚然,为善不欲人知,是儒家思想中强调的谦逊行为;这和西方奉行的君子坦荡荡,好事要扬千里颇有不同。而为人子女者,若有机 会让祖先名垂青史,是多么光荣的事,因此丹斯里谢富年之“不疑有他” ,拿督李华民之“一时失察” ,忘记了“君子不夺人之美” ,险些陷两人于不义。所幸知错能改,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笔者倒希望两位不要因此对华教灰心,就此退出。要知道办教育本来就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这和搞政治大有不同,政治是民心所向,而教育,尤 其是在大马,鉴于政局的艰 难,办华教是基 于对本身根源的认同,出钱出力,以致无条件的支援,因此须有大无畏的精神,方能勇往直前。前辈林连玉为华教斗争以致公民权被遞夺,如不经华社著史相传的话,几十年后,一名二毛子很可能置疑他是不是犯了甚么判国之罪,导致如此下场,可见办教育的困难。

因此,华小易名风波,千万不要被易名模糊了焦 点,我们要注意的是,华小的发展经费为何不能和国小相提并论。华小过去数十年来,学生人数占了全国小学的21%,不过所获的发展拨 款却只是寥寥2-3%(见表),是不是公平呢?在教育法令之下同属于政府资助学校,法律上应享有同等的行政和发展拨 款,可结果有云泥之别,为何国阵各华族政党对此没有仗义而言?更好笑的,上个月由14名财团组成的教育動力有限公司以21亿令吉收购大馬彩公司,把盈利用来捐助國內的華小、淡小及華文獨中,让我们觉得政府真的是做得不够,连商界也呛声了。夹在中间的华教人士,更是五味杂陈。大馬彩公司盈利过亿,对华教真是旱季来的甘露;如果说以赌养校,沾污了教育的神聖性,有人揶揄那是嫌钱腥,没尝试过筹钱的困难,但这的确是反对者的担忧呀。


教育拨 款
国小(占总拨 款)
华小(占总拨 款)
第8大马计 划
49亿令吉
47亿880万(96%)
1亿3360万(2.73%)
第9大马计 划
48亿令吉
45亿981万(95%)
1亿7434万(3.60%)
学生比率占总人数

76%
21%

副教育部长声称改名申请陆续有来,心想不如把要改名的学校公诸天下,让涉及的校友、董事、教师、建校后人及早讨论,而不是橡皮章盖下去了,又来争执一番;如果是新添许多华校,为新校命名,我看就少很多议论了。至于家长公投一言,那是不了解前人办校的用心,如果这个也可以公投,那么街道名称也可以请常出入的街坊来公投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