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上心头-416-关税压顶,政府需要慎言和慎行
进入2025年的下半年,团结政府的弊端更加显现出来。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依然沉湎在国际论坛的一片赞美之声中,似乎忘记了马来西亚才是他最应该注重的舞台。即便他在国际会议上频频发表独特的意见,但这些言论开始让人民担心他不小心触犯到美国的避忌,为我国的经济带来影响。我们应该提醒他,在外,首相的言论代表了国家的立场,所以他应该慎重发言,不要像国内那样说了以后还可以U-转,尤其是不要让美国有对抗的感觉,不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在国内,人民已经习惯了政府反复无常的政策,例如最近实施的销售税扩大范围的政策,就几度U-转。虽然这常常被解释为听取民意,但如果是真要聆听民意的话,为什么政策推出前,不在几个月前先来个民意调查,然后才采取行动?而且,政府常常在推出政策后忘记了其宗旨,最后演变成乖离了原本的意愿,销售税是如此,大法官遴选制度也是如此,我们担心削减津贴、或是推出股息税的结果也是如此。
在大法官任命事件中,总检察署插上一脚,表示首相不能被视为传声筒,更让人感到奇怪。个人觉得,本来就是首相事务繁忙,所以才委托司法委任委员会(JAC)来遴选和推荐。那么,如果首相不满意推荐的人选,。继任问题早就该在6个月前就进行讨论和决议,如果首相因不同意JAC所提议的名单,和委员会协商到意见一致就得了,没必要保持沉默。不想成为传声筒,不跟程序走,也不和JAC讨论,结果导致继任难产,拖到现任大法官退休也没有一个定案,那才是不负责任。如果一味撇清而不解释,日后舆论可能演变成大法官恋栈职位或没有事先做好安排的失责行为了!
另一件大事就是关于美国关税问题。从特朗普4月宣布调高关税开始,政府就显示出一直马不停蹄,和美国官员进行协商努力。这3个月的协商过程中,我们一直听到的都是好消息,比如“进展顺利”,“有望调低至若干税务”,“美国官员已经了解大马的解释”等等。但结果出来,确实令人失望的调高到25%。我们不禁要问,政府的协商能力,到底失败在哪里?为什么一直包装着美好的结果的片面之词?之前,如果有媒体报导或预测我国的关税将被调得更高,会不会受到“发布假消息”的对付?
事实是,我们的官员报喜不报忧,而且擅于歌功颂德,能力被过度抬高,所以让全国一直误以为美国的关税问题很容易处理,调低在望。不但如此,这也粉碎了大家以为大马和美国关系很好,美国不会在意马来西亚立场的想法。首相在金砖国际峰会高调反对美国的单边政策,赢得一片掌声,但是,当特朗普警告将对任何支持与美国利益相悖的金砖联盟国家,将面临额外10%的关税惩罚。至此,掌声背后,激情之后,我们是不是该提醒首相“慎言”呢?即使我们赞许“不惧强权”,但是螳臂挡车,因为语言上的轻忽,换来35%的关税,是否值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