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8, 2025

阙上心头-417-关税是特朗普对各国的恩威并使

 阙上心头-417-关税是特朗普对各国的恩威并使

美国关税问题继续延烧,特朗普宣布如果81日不能达到协议,一些国家可能遭到关税暴增的报复行动。不过,和上一回(4月)宣布关税的情形,这一次市场似乎比较沉着,没有大跌,反而小有斩获。为什么大家比较冷静,不如以前那么惊慌了呢?

是的,市场很快找到了应对的方法,不再惊慌失措。其中,大多数国家先是等待特朗普做出宣布以后,才决定要不要反制。首先,大家发现到特朗普声厉内荏,尤其在和中国对峙的情形,他自吹自擂,自说自话的情形,显示他对中方一点办法也没有。习近平一句话都没有说,就已经让他手足无措了。

其次,特朗普朝令夕改,如果您认真应对他的说法,下一分钟他突然间改变主意,您就等同搬石头来砸自己的脚。第三,不管怎样,特朗普已经硬闯禁区,名义上是捍卫美国的权益,骨子里是要大家向他称臣。关税实行一段日子,美国人民将会发现个人无法从中受益,反而要付更多更高的价钱来进行贸易。因为,关税最终是由入口方承担,即使美国政府有派发关税折扣卡給人民使用,预料这抵消不住涨价的浪潮。关税就好像回型飞镖一样,发出去转圈子以后,击中了美国人民。无论如何,关税必须有人买单,而谁进口谁买单,加得越狠,人民受害最深。

关税演变至今,似乎是特朗普施压让对手国家臣服的工具,而180多个国家涉及,别说81日,就算给多他另一个90天,也无法成事。所以,事情拖得越久,关税越像个笑话。特朗普继续以关税来针对巴西、欧盟,以及最新的是对俄罗斯。这些国家只要像中国那样沉着应对,恐怕吃不了兜着走的是美国,而不是被“惩罚”者。

特朗普在俄罗斯这方,竟然要使用到“次级制裁”。他在中国手下吃了个败仗以后,想转个圈子让中国好看。别说俄罗斯和美国已经没什么来往的贸易,就算是有,这种要其他国家和俄罗斯绝交,不然就转而针对的方法,其实没什么意义。这说法和他日前警告如果某国向金砖国家靠拢,将遭遇10%的惩罚税如出一辙。大家记忆力不差的话,应该记得,当俄罗斯攻打乌克兰时,美国曾经打算以货币制裁俄罗斯,即不让它参与美元交易,结果失败告终。

所以,像中国所说的,欲以关税作为威胁各国的武器,已经乖离了经济和贸易的正道,必然获得失败的下场。我们期待81日的到来,看美国是否愿意让特朗普继续胡闹下去,以致四面楚歌。

阙上心头-416-关税压顶,政府需要慎言和慎行

阙上心头-416-关税压顶,政府需要慎言和慎行

进入2025年的下半年,团结政府的弊端更加显现出来。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依然沉湎在国际论坛的一片赞美之声中,似乎忘记了马来西亚才是他最应该注重的舞台。即便他在国际会议上频频发表独特的意见,但这些言论开始让人民担心他不小心触犯到美国的避忌,为我国的经济带来影响。我们应该提醒他,在外,首相的言论代表了国家的立场,所以他应该慎重发言,不要像国内那样说了以后还可以U-转,尤其是不要让美国有对抗的感觉,不然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在国内,人民已经习惯了政府反复无常的政策,例如最近实施的销售税扩大范围的政策,就几度U-转。虽然这常常被解释为听取民意,但如果是真要聆听民意的话,为什么政策推出前,不在几个月前先来个民意调查,然后才采取行动?而且,政府常常在推出政策后忘记了其宗旨,最后演变成乖离了原本的意愿,销售税是如此,大法官遴选制度也是如此,我们担心削减津贴、或是推出股息税的结果也是如此。

在大法官任命事件中,总检察署插上一脚,表示首相不能被视为传声筒,更让人感到奇怪。个人觉得,本来就是首相事务繁忙,所以才委托司法委任委员会(JAC)来遴选和推荐。那么,如果首相不满意推荐的人选,。继任问题早就该在6个月前就进行讨论和决议,如果首相因不同意JAC所提议的名单,和委员会协商到意见一致就得了,没必要保持沉默。不想成为传声筒,不跟程序走,也不和JAC讨论,结果导致继任难产,拖到现任大法官退休也没有一个定案,那才是不负责任。如果一味撇清而不解释,日后舆论可能演变成大法官恋栈职位或没有事先做好安排的失责行为了!

另一件大事就是关于美国关税问题。从特朗普4月宣布调高关税开始,政府就显示出一直马不停蹄,和美国官员进行协商努力。这3个月的协商过程中,我们一直听到的都是好消息,比如“进展顺利”,“有望调低至若干税务”,“美国官员已经了解大马的解释”等等。但结果出来,确实令人失望的调高到25%。我们不禁要问,政府的协商能力,到底失败在哪里?为什么一直包装着美好的结果的片面之词?之前,如果有媒体报导或预测我国的关税将被调得更高,会不会受到“发布假消息”的对付?

事实是,我们的官员报喜不报忧,而且擅于歌功颂德,能力被过度抬高,所以让全国一直误以为美国的关税问题很容易处理,调低在望。不但如此,这也粉碎了大家以为大马和美国关系很好,美国不会在意马来西亚立场的想法。首相在金砖国际峰会高调反对美国的单边政策,赢得一片掌声,但是,当特朗普警告将对任何支持与美国利益相悖的金砖联盟国家,将面临额外10%的关税惩罚。至此,掌声背后,激情之后,我们是不是该提醒首相“慎言”呢?即使我们赞许“不惧强权”,但是螳臂挡车,因为语言上的轻忽,换来35%的关税,是否值得? 

阙上心头-415-大法官该不该延任?

 阙上心头-415-大法官该不该延任?

我国首位女大法官敦东姑麦文在71日退休。这是一位获得民众尊敬的联邦法院首席法官,原因不仅止是她是凤毛麟角的女法官,而是她在任期裁决了许多颇具争论性的案件,更提供了标杆性的判词,让往后的法律诉讼参考。她成功的突破了性别的藩篱,巾帼不让须眉,也让人民在一些(觉得)不公正的判决以后,会联想到“如果是东姑麦文审讯这单案件,结果会如何”的对照性思考。

在她的法官生涯里,她不回避一些争论行的案件,尤其是常常被模糊处理的涉及伊斯兰教义的案件。一些法官会以这种案件应该在伊斯兰法庭审理为理由而不受理案件,但是她为了捍卫司法独立,从容应对,并以在判词告诉大家,别让宗教影响了公正和正义的立场。

几宗著名的孩子被改教案件,例如英迪拉甘地和罗秀芳的孩子改教案件,她的判决里明确指出,未成年改教或者抚养权,都应该交由民事法庭审理,而非伊斯兰法庭,这对非回教徒才公平。当聂依琳母女挑战吉兰丹伊斯兰刑事法案,东姑麦文以联邦宪法才是我国最高法律,伊斯兰法律不能够超越联邦宪法为理由,判决该州法案无效,阻止了伊斯兰教徒利用宗教来冲击联邦宪法的至高无上地位。她睿智的诠释联邦宪法,捍卫了非回教徒公民的权利,让他们在这个越来越回教化的国度感到感到安宁。当然,这也让许多认为宗教才是至高无上的回教徒感到不满和愤怒。

最重要的是,她的审讯态度,让人民感受到什么才叫司法公正。法官的判决,没有受到政府的“影响”,也不会遭到“行政”介入,得不到人民预期的审判结果,这让人民对司法重燃希望。但是,她不获得续约的原因,也可能是其判决频频对政府不利,导致当权者不想让她继续留任“抬杠”。值得一提的是,她卸任当天的一宗审讯,裁决2012年和平集会法令第95)条文违宪,即不得以未提前5天通知警方为理由,将发起人定罪,这已经违反了宪法保障的言论和集会自由。这可能又一次引起当权和政府的不满。

无论如何,东姑麦文最后没收到续任的通知。虽然将法官任期延长不一定是理所当然,但是一位受人尊敬,而且一直以无所畏惧的态度来审讯案件,并作出普遍上大家都认为(宗教或政权狂热者除外)公正的司法判决,不获得延任是让大家感到迷惑且震撼的。毕竟,政府、或者是首相,延任一名受到公众认同的法官有什么为难之处?另一方面,政府“勇往直前”,三度延任反贪会主席阿占巴基,即使引来人民的反对,也在所不惜,和东姑麦文“被光荣退休”,形成强烈的对比。

阙上心头-414-STPM考试病重的呻吟

 阙上心头-414-STPM考试病重的呻吟

我国的大马高级学校文凭(STPM)放榜,总平均分数为2.85分,为历年来最好的成绩。可是,这个以前作为主要测试学生有没有能力进入本地大学就读的评估考试,已经沦落为一张叫好不叫座的文凭。教育局和部长口口声声说这是一张高水平的文凭,广受国际大学承认,但是,国内的舆论却不留情的抨击这张文凭在国内没有地位,遭遇预科班“超车”,以及近来更流行的直接招生途径(SATU)“抢去”本应配給的学问,让STPM考生怀才不遇出路黯淡。

由于直接招生途径的费用高昂,且监管不足,因此,大学更倾向于分配学位给此类申请,赚取更高的学费和利润。不但如此,根据资料显示,2025/26年的学费经调整后高涨,一些学费已经与私立或外国大学的学费相差无几,甚至更贵。例如,马大的医学系从近30万令吉大涨至50万令吉。通过SATU被录取的学生认为,国立本地大学如马大和国大已经失去吸引力,不如转申请费用更低、科技更先进、教学更新颖的私立大学。

但是,即使一些学生因为SATU学费高涨而放弃申请,SATU录取的学生名额依然远远高于STPM考生。这个和英国A水平(A Level)齐名的大学先修班考试,为何不能像外国的先修班那样,得到国内高等学府的重视?如果这是种族政治的偏差,在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距离越来越短的情况之下,我国的精英不被国家重视,就只有被识英雄的外国大学笼络过去。话虽然这么说,不是每个精英都有本事获得奖学金,或者负担得起高昂的学费,负笈外国。

当民间或者媒体的数据出炉,目的是希望政府看到行政上的偏差,从而设法纠正或协助,副教育部长黄家和不应该采取对抗的态度来批评报道“错误”引用数据,而该以开放的态度来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人民看到马华和行动党又再“无意之间”角色对调,确实感到很不是滋味,尽管角色对调,但是当时的马华饱受行动党攻击,只能默默的帮助需要帮助的学子争取学额。而今的行动党入了阁,批斗的精神不灭,动用的字眼有如当初巫统的迁怒于媒体,可惜的是,说话对错了对象,让媒体恶化华社很失望。

我们不由得要请问,如果用错数据,那么,街头巷尾有这么多不满吗?STPM的考生逐年下降,是因为人口生得少?还是考生对这张文凭的前途不看好?所以,副教育部长必须慎言,而非凡事的责任皆往外推。况且,作为华人的一份子,怎么在朝和在野的同理心,相差那么远?

阙上心头-413-跨代储蓄

 阙上心头-413-跨代储蓄

雇员公积金局主席丹斯里莫哈末祖基表示,该局将于年底推出“跨时代储蓄转移”机制,让家庭成员有机会共同承担长期财务规划的责任。犹记得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去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出,政府将探讨近亲之间转移公积金的可能性,以更好的应付国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当时笔者满脑子想的都是问题,而不是好处。

当前骗子横行,诈骗案件防不胜防,许多人一不小心,就上当痛失钱财,如果公积金存款对会员大开方便之门,恐怕诈骗份子更容易展开行骗,届时更多公积金会员受骗,失去多年储蓄的退休金。目前公积金的制度,一是上门提款需要本人前来以及盖上手印,二是通过网络申请提款每天最高数额是3万令吉,而且一天只能提款一次。首次提款或数额超过3万令吉者,必须亲身前往公积金局的办公室办理手续。此外,如果欲换新的银行户头以接收提款,也只能在公积金办公室处理。这一点笔者觉得保安措施处理得很好,少了因第三者牵涉在内而可能产生的诈骗问题。

也许有人觉得这很麻烦,但是想深一层,钱是自己的,为什么要假手他人呢?即使是银行户头,也同样要求户头持有人出席、签名和出示证件,但出现纰漏的情况还是层出不穷,可见处理钱财时,还是要加倍小心才能高枕无忧。

如今公积金局响应首相号召,探讨户头转移的可能性,还推出了一个新名词:“跨代储蓄”,引起了大众的兴趣。到底什么是跨代储蓄呢?老实说,至今还没有什么头绪。但是,如果从某些直接的效应来看,例如(一方去世后)夫妻户头之间的转移,如果事先定制好程序,未尝不是未雨绸缪的好方法。

但是,讲到跨代储蓄,就有点不明所以,希望公积金局快快厘清。试问储蓄是一件比较个人的事,如何缘起,如何计划,以及为什么要另一人来协助,似乎都需要当事人自己策划。退休以后要如何运用也是会员的选择。一旦有两方或多方涉及,难免就有意见不合的情形。比如一方认为应该储蓄下去或分成多年按一定的数值提款,另一方不同意。此外,多数会员根本迫不及待地要把退休以后的储蓄提完出来,原因就是钱不够花。如果有足够退休金的会员,也不急提款,何必要和别人商量转移一事,多此一举?

总而言之,大家还是有兴趣掀开“跨代储蓄”的面纱,进一步了解个中的利弊,公积金局应该快马加鞭,尽快推出该计划和详细说明,让人民多一个财务规划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