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上心头093之捷径上市
上期说到在大马股市,后门上市往往变得比正式新股上市还困难,其中一个原因是证券委员会为了保护小股东,不想随便“开后门”,因此加紧了后门上市的监管和条件。所以,这个方法渐渐被遗弃。不过,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聪明的投资顾问,想出了一条终南捷径。
一些想要拥有上市地位,不过无论是新股上市或后门上市,它都无法符合条规要求,于是,投资顾问教它们用上了“偏门”,或者是翻墙入宅,从而成为上市公司的主人。一般上,它们选上了一些亏损累累,或者目前的业务没什么前景的公司。这些公司虽然表现乏味,但是要沦落到陷困(如PN17公司),又嫌太早。说得难听一点,这些公司,小股东早已遗忘了,甚至是大股东也在考虑要不要放弃经营下去。
选好了以后,他们开始接触公司的大股东,希望以一个价钱买下公司的显著股权,而这股权,不一定要触动强制性收购(33%)的条规。买卖的方式,可以用现金进行,也可以用注入自己的资产或业务,换取现金/股票选择权。通常以现金方式进行的话,当新的大股东控制了局面,接下来他可以进行多元化业务提案,同时宣布附加股或私下配股,壮大公司的局面,也巩固自己的实力。
至于注入资产或业务呢,通常是以现金配合(上市公司)股票来收购,有点类似后门上市,但是条规比后门上市疏松多了,只要召开股东特大,将提案通过就可以了。一般上这类收购往往附有盈利保证的条件,同时当业务带来的营收比现有业务还大时,公司将顺便建议修改业务方向,最后甚至把名字也改掉,以更贴切反映公司的新业务新形象。严格来说,笔者很不明白,何以后门上市的条规这么严格,但是这种引进新业务的方式性质是一样的。但是条件却又太简单,简单到小股东全无还手之力。
这当中,采用这种方式的,我们最常见到的公司是产业公司。这大概是产业公司的估值建议和盈利担保是最容易拟就的,但是,当产业公司去到上市或后门上市,账目和估值却在最难达致要求的。使用这类方法转型的公司,则以制造业居多,不根据时间次序,信手拈来,笔者有印象的包括文君集团(BKOON,前为汽车零件制造业)转为振兴产业(CHGP);达加富资源(TAKASO,前为避孕套制造业)转为OCR公司;或者没有改名的如永大集团(YONGTAI,前为成衣制造业,现在是产业股);艾德科技(ACOSTEC,前为扬声器制造业)等,大跌小小不下数十家。一点值得证监会注意的是,转型以后,公司业绩不是一飞冲天,很多反而是继续低迷,小股东继续怨气冲天。
无论如何,这个方法既无须进行全面收购,又无须很严厉的条规,只要新大股东成功控制了上市公司的主导权(20%也好,30%也好,只要没有另一个强有力的大股东前来挑战);之后换掉管理层,再接下来注入资产/业务也好,发行附加股或私下配股也好,就已经完成一家上市公司的移形换位,比两个前门后门上市容易得多。有人问,如果遇到其他对手前来挑战,怎么办呢?那可简单,出价低者,根本动摇不到大小股东;出价高者,这名大股东可以把手上股权沽清,先赚一笔钱,再寻找另一个狩猎的对象。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