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17, 2016

资本投资风云再起 (3)


星期日去出席了资本投资(ICAP)的股东汇报。汇报分三个程序,其中有一些环节陈鼎武先生千吩咐万吩咐不得私自报导。这个汇报会将在近日全国各大小城市举行多场,如果你是股东,自然应该趁机出席跟进。如果你不是,那么找位资本投资的股东邀你做嘉宾也可出席了解。

 

汇报中最后一个环节,是向股东报告刚过的股东大会展延的来龙去脉。这回我可听清楚了,原来之前我的假设犯上一个技术上的错误,重新委任年龄超过70岁的东姑阿都阿兹为董的议案,是要得到75%的股东同意,而我误读为50%。这样一来,当天如果投票决定,不是我一心所想的一决胜负,而是必败无疑。因为,大会主席收到的反对票大约有缴足资本的11.3%(约1500万股),而当天出席者票数大约只有3500万票,所以说,如果投票的话,43%的票数反对,输定了。因此,如果要让东姑保留一线连任的机会,择日再投,是无可奈何的决定。我错估了议案通过的巴仙率,要为自己的知识肤浅而道歉。

 

如今会议日期已定在1130日重新召开,预料许多股东都在这段时间获得通知,心中自然有所决定,就算未克出席,应该也来得及提名代表(或者大会主席),投下所属意的一票吧。我是很小很小的股东,不足影响大局,但是如果有幸跟进过程,倒也是投资人生的经历之一。这里不妨八卦一番,如果以上回的反对票(约1500万票)为准,要扳倒这批反对票,至少要有4500万票以上的赞成,不然东姑阿都阿兹还是会连任失败。

 

万一东姑阿都阿兹连任失败,有甚么后果?这一点,也是在汇报会才发现的。原来,现在资本投资的董事有6位,不过其中一位董事兼公司主席,即东姑阿末雅哈亞,可能因为年事已高,在今年不寻求连任。如果东姑阿都阿兹连任失败,董事局就剩下4人。如果伦敦客这次投石问路成功,下一次可能卷土重来,提名新的董事,逐鹿董事局。

 

陈鼎武是很无奈,因为在他看来,11%的股东,巧妙的利用了其余的89%股东因地缘或掉以轻心的关系,而如一盘散沙的遭逐个击破。但是,这就是上市公司的规矩和法律,以公司法为依循的股东可能不大同意这种说法;而且,资本投资的30%折价,近60%的现金,引来有心人的虎视眈眈,在所难免。

 

至于周一陈鼎武召开记者招待会,何其不幸的点名在下,说到文章有多处错误,同时保留追究的法律权利,大意是要醒聩震聋,让小子有所警戒吧。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冲撞到冷眼前辈,如今又遭到陈鼎武先生的责怪。两位投资泰斗,差别大概就在于一位只是撰文纠正;另一位却可能咨询法律;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在此显现。在下股权渺小,人微言轻,倒也不期望得到投资泰斗的正视。但是我作为堂堂正正的小股东,有幸出席股东大会,自当关心公司业务;同时就算观察错误,也无需故弄玄虚,哗众取宠;更不屑和有心人勾朋结党(老实说,我股份太小,他们也不会看上我啦)。这点必须声明。

 

陈鼎武的价值投资观,以及其一直强调的按兵不动以等待良机的耐力,我很敬佩;但是他面对的,也是一群善战的虎狼。为了保护公司利益,随时要处于备战的状况,提醒本地股东珍惜手上的一票,也够他累的了。对了,这回汇报会,他只是还原股东大会的过程,同时表示自己完全中立,并没有企图影响股东投向哪一方,并且不会出席大会。如何中立?这是我简单脑袋不大明白的地方。

 

汇报会中提到现场有位跟随陈鼎武已久的投资者曾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即舍弃许多致富的机会,而不遗余力的推广价值投资)?他叹气无语,暗喻就是为了一份“诚心诚意”吧。(希望我没有接收错误。如果是我错了,那么无须其本人出来澄清,我在这里先道歉了)

30年前的1分钱


30年前的1分钱,现在值得多少钱?

 

讨论过了马航的唏嘘史,为了不让大家对股票太过失望,今期要和大家动脑筋,用数学来表现一下复成长率的威力。同时,也趁机借名人的脚步来述说一下,如何从无到有,又从有到零的因果循环。

 

焦点还是要转到股神巴菲特。股神今年84,生肖正值太岁年,特易购(TESCO)的投资失误让他股神的光环失色不少。虽然如此,其身家继续挺升,根据福布斯(FORBES)的最新排名,其资产值703亿美元,而排名居首的盖茨坐拥822亿美元,年龄是59岁。

 

当你还没赚到你满意的财富时,你拼尽一切,把所能挣取的财富尽量争取;当你站在财富上的巅峰,原来富贵有如一片浮云,你可能会头疼如何将它散尽,以让子孙能够自力更生。这两位超级富翁都打算将其99%的资产捐出来做慈善,我们从中看到一些因果。如果说赚钱,比起我们,他们在其人生首个30年,已经赚到我们一生所要赚的钱(甚至是永远也赚不到的钱),他们因此看破世情,是可以理解的。在之后的数十年,虽然他们的资产一直在增加,但其意义只不过是后面又多了几个零,而他们在做的,无疑是许多人心中的理想:赚到要赚的钱,然后要回馈社会。只是,世上懂得满足的人毕竟不多,所以我们这些俗人,终其一生追逐金钱,忘了回馈,到了弥留之际,才发现最珍贵的往往不是金钱,而是其他。

 

那么,既然身为俗人,就从俗一点。今天,我们不要算自己从现在开始,要储蓄/投资多少钱,30年后才能退休,我们倒过来算,股神30年前,甚至是40年前,他赚的钱是否就已足够了。

 

如果我们排除一切市场波动,以股神投资平均年回酬20%来算,股神的703亿,30年前,是3亿左右;40年前,则是4800万美元左右。30年前那3亿,是目前703亿的0.426%;如果时间推前10年,那么,巴菲特只要拥有其目前资产的0.0683%,就可成就他目前的财富。因此,如果他立志要捐出99%的身家,那么,早在3-40年前,他就知道,他下半生的努力所累积的财富,都要捐出去,因此当时的他,可说已到无欲无求的境界。盖茨的情形,似乎也不遑多让。

 

30年前如果你交给股神1分钱,他能把它变成2.34令吉。40年前的1分钱,他可以变成14.64令吉。如果是1000令吉呢?

 

远在美国,我们这些升斗小民,钱交不到股神手上。但是,何必舍近求远呢。在马交易所上市的戴乐集团,今年庆祝成立30年,其公司股票在1996年上市,至今已18年。根据公司年报,股东在这18年的平均回酬高达35%,远高于上述例子。其公司上市价为2.75令吉,经过多年红股、分拆、股息、附加股等,调整价值为1.4仙,目前股价约1.70令吉。如果它在未来12年和22年能保持同样的35%成长率,到时它值得多少钱?有人愿意投下1000令吉,抱住它不放吗?

种甚么因,收什么果;这个问题,你我不必回答;就如跟了巴菲特340年的投资者,在过去3-40年,也不需要回答同样的问题。

 

 

别了,马航和文秀



一个是向市场要钱要到股东怕了的公司;一个是股东提到就摇头叹息的公司执行长。本周6日,马航就要决定它是否除牌的命运;而在上周,拿督曾文秀静悄悄的脱售他在纳音英达机构(NICORP)和丰升工业(HARVEST)的股票,不再是公司的大股东,黯然离去。
 
马航,象一匹又长又臭的缠脚布,当一层层卷开来,原来是如此不堪入目。但是,还是有许多人相信“国家利益”这两个字,前仆后继,由高买到低,就是不相信政府不就它。结果,政府真的出手,它可能死不去,高价买进的人就仆到直直,死得很惨!
 
文秀,名字取得好,有前人可鉴,但是,同名未必同命。2012年时曾文秀伙同首相公子,高调收购,所相中的公司仿佛沾了金一样,火速上升,飙扬数倍,颇让人有后生可畏之感想。可是,之后公子与之撇清关系,原来金手指是镀金而已(就算是真金白银,也从两年前的天价一泄不振),其公司业绩也是毫不争气,股价更是因此打回原形。
 
马航太岁当头,流年不利,两次空难,提早宣告了它的死刑。之前的削资复募资,洋洋数十亿的重组,原来只是资金市场的一大笑话,钱一到手,原形毕露,不再畅言如何转亏为盈,反而声声成事在天,大环境不允许,因而有心无力,以非战之罪敷衍塞责。如此靠天吃饭,坐吃山空,不消空难,一样支撑不了多久;空难,只是加速它的败亡。
 
拿督曾文秀的际遇多舛,他多番打算把手上据说非常赚钱的公司注入其上市臂膀,不过一波三折,始终无法顺利完成。而其上市公司的企业活动历时经年,其中丰升工业的附加股建议始于20117月,却到20137月才完成,两年下来,人事全非,注入新的资金也不见对业绩有何裨益。而今年6月曾氏连任董事失败,时不我予,其留在公司的日子已开始倒数。果然在上周他减持股票到不再是公司大股东。至于纳音英达机构的削资和附加股计划,从20136月建议至今,其顾问M&A证券行于20144月突然辞职,由达证券行接手至今未有下文,公司主舵的他却已售罄股票,人去楼空。
 
拿督曾文秀两年前高调进驻,曾发言不应将市场炒作和他联在一起,他是来改造这两家公司的,给他两年的时间,让他做出一些成绩来。如今两年光阴已过,他还未功成,却已身退,当初坊间批他待不长久的传言,果然很有道理。
 
这个十一月,我们送走了一家老牌公司马航以及一名曾经打算“名留青史”的年轻企业家。马航下市,股市的天空却不寂寞,已有另两家航空公司在位-- 亚航(AIRASIA)和亚航XAAX)。人说成王败寇,成功了就是王者,失败了就是炒家,曾文秀故事落幕,仍然会有无数个新客,来挑战“炒家”或者“企业家”的名堂。股市,永远不会寂寞。
 

资本投资风云再起 (2)


 

上期说到资本投资(ICAP)的股东大会最后一项议案,将要投票表决时,陈鼎武提出另一个问题。他问,除了投票表决之外,有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暂缓投票,或者是另行择日投票?这一点董事局倒是无需为难,答案是只要现场股东同意,大会主席可以将股东大会展延至另一个日子,再行通知股东前来开会。于是,问题转到了1)是不是要展延会议?2)为什么要展延会议?

 

现场股东的意见却不大一致。一些股东认为,何必因一个小小议案让大会悬而未决,还要股东重新再来开会?而且,重新开会,也要一笔不小的开销,基金投资以节俭为主,董事局有必要动议吗?

 

陈鼎武则觉得关系到一名董事的委任,事关重大,也暗喻反对一方“出招”,在最后一刻才投下委任状,让许多股东措手不及,因此如果择日再议,应该可以让更多股东了解事态严重,转而踊跃出席。所以,如果大家同意展延再办,那时投票的效果应该更能反映股东意愿。

 

这句话乍听之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想深一层,却又犯驳。首先,股东不应该有措手不及的想法,因为一项议案提出来,自然允许股东赞成或反对,如果赞成的股东担心议案无法通过,自然会在开会前招兵买马,确保通过,怎会措手不及呢?而且,大家接到股东通知书的时间是一样的,谁也没有得到更多的时间,难道要反方登文告通知,才来恍然大悟,联手反击?

 

其次,以股东没踊跃出席为理由,而打算另外择日,鼓励更多股东出席,以便更能“公平”的反映股东意向。这一点也是颇为牵强。如果这观点可以成立(即认为股东出席率太少),那么陈老应该在第一项议案就提议展延,为何第一、二、三项议案顺利通过,陈老就认为理所当然,难道股东出席率不一样吗?何以厚此项议案而薄前三项议案?

 

但是,现场显然一提到反对议案,就群情愤慨,好像冒犯了天威一样。所以,事情急转而下。我们可以看到,要求展延的意愿顺势高涨,而一些针对议案讨论,或者觉得展延有商榷余地的股东则像是犯了众怒。一个股东大会,本来应是允许不同的声音,而不是大声者赢的局面;妄想以气势掌控大局的股东,其实应该了解,反对一方来头不小,公司有十分之一是他控制了,而且他也是以真金白银买下股权,不是巧取豪夺。我们可以不欢迎来犯境者,可是我们不能不尊重对手,语言上的揶揄,或者情绪上的激动,在股权争夺战中无济于事,要面对的可是深明公司法律的对手喔。

 

陈老的心态,我们可以了解,但是,只要是上市公司,就无可避免股东的争权夺利,陈老如果是一名弱势股东,应当无时无刻和许多支持他的小股东联成一线,一点松懈不得。而且,将心比心,如果持有10%的资本投资股权是你,你和董事局意见不合,决定在某个议案投反对票,这代表了你个人的立场,有什么不对?合即来,不合即去,身为小股东,面对一些公司大股东的不合理对待,但股权不如人,唯有承认失败,这是常常发生的吔。

 

措手不及的陈老,出到展延大会这一招缓兵之计,无可厚非。其实,依照现场的气势,股东应该是压倒性的投向赞成票(3500-1500万还有2000万票),何以陈老没有信心当场投票一决胜负,而要择日再战?

资本投资风云再起 (1)


有追香港漫画的读者应该知道著名漫画《风云》将在两期之后宣告结束。而资本投资(ICAP)的股东风云则在两年之后的今日宣布开拍续集。与电影拍续集的情形一样,因为有市场,所以投下的本钱更大,声势更浩壮,而且在重头戏上映之前来一道小菜,搞混了平静的股东大会,先吊一吊观众的胃口。

 

上周六是资本投资的第十届股东大会。虽然飞跃十年,资本投资并没大事庆祝,股东大会也不见股东非常激昂,连问题也不多见一个。但是,在大会主席宣读第四项议案,即重新委任年龄超过70岁的东姑阿都阿兹为董,主席突然读了一些数字和代表词语,让不细心聆听的股东摸不着头脑。原来,大会主席收到一批大约11.3%(约1500万股)的股东,委托他为代表,投下反对票,不赞成东姑阿都阿兹连任。在场的股东有四百多人,联合上述票数,凑合约有3500万股,因此董事局在大会开始前商讨过,觉得若是由举手表决,可能有失公平,因此建议采用投票表决方式。

 

按照投票表决的方式,大会主席表明意愿且获得支持之后,应该是由注册公司代表出来陈词,解释投票过程和规矩,之后就进行投票。不过这位代表在宣读规矩时,却被董事局和基金经理陈鼎武的对话打岔了多次。原来陈鼎武精通投资,对会议提案过程却不甚了了,听到大会主席宣布投票表决,忍不住问起董事局。由于他也是资本投资的股东之一,因此当然有权发问(只是按照股东提问,他应该站在台下发问,而非在上座和董事一唱一和;不过在场股东都尊重这位最煞费心血为我们赚钱的大师,也不觉有异)。

 

于是,他先是问投反对票的代表有无出席,结果全场没有回应,于是初步判断反方未克出席。他认为对方非常缺乏诚意,因为这么重大的决定,竟然只凭一纸委任状,“金身”没有前来。这番话一出,立即引起一些股东鼓噪,大有不尊重大会者,大会也不必尊重他之意。尤其是提到股东大会选举和国家大选对比,暗喻一人一票,不出席则无权投票的呼吁,更让我们惊讶股东的反曲为直的能力。小股东权益委员会(MSWG)如果有代表出席,应该临时给这些崇尚价值投资的股东上一堂“股东和选民权力之别”的课程。

 

个人觉得,陈鼎武要不是大会议案初哥,就是装蒜了。这批反对票,早已阐明未克出席之意,所以才委托大会主席为代表,不然,这批票肯定由有关代表,或股东、或代表律师,在这议案时一并呈上。法律上,身为大会主席,必须绝对中立,即不能拒绝股东委任他投赞成表,也不能不服股东推选他投反对票,因此推选主席为代表,是绝对符合法律的。比起那些既不出席,又不投票的股东,这批股东至少行使了他们的权力,表决了他们的立场,就算这立场不受欢迎,却值得尊重。这就是“人未到票到,总好过甚么也没到“。而且,公司最注重股权,这和大选一人一票的制度完全不一样,怎可相提并论?

 

幸亏董事里有位律师,明白公司法律,因此对陈鼎武的提问一一详答,而且引经据典,让人了解公司法和人民普选一人一票的不同。眼看就要投票了,陈鼎武又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问题,让股东大会完法顺利收关,而必须择日再开过。(待续)

如果准确预测下一个股灾。。。。


资本投资(ICAP)的基金经理陈鼎武最近频频露面,为将要到来的投资人日造势。诚然,投资人日为期两天,诸多节目,不过,资本投资的股东们应该更注意公司的股东大会,因为,今年是资本投资的第10次股东会议。一家公司上市十年,不是容易的事,执行长通常会带我们回顾过去十年,公司经历多少风雨;然后再瞻望未来十年,公司如何走下去。资本投资虽是一项上市的封闭型基金,但走到了十年,似乎也该做过小结,叙述公司十年大事,以及未来十年(或者五年)如何奏效去。

 

跟据公司年报,基金的净资产成长了208%,或者是年均回酬14.2%,基金总资产从1.4亿令吉成长至目前的3.4亿令吉,是马股市中少见的上佳表现。基金净值虽然增长,近期陈鼎武对市场的展望日趋保守,因此基金的现金水平也日益增加。在撰写致股东信时,公司手持2.4亿现金,即70.6%的基金净值是现金。这代表了什么?这代表陈老认为大马股市的股票普遍上估价过高,找不到甚么便宜货购买,因此逢(超)高卖出,等待低价再买进;手上的现金也随之越来越多。这引来一些股东的诟病,认为资本投资没能好好善用公司资源,坐拥毫无表现的现金。

 

陈鼎武在信中隐喻老子的“无为而治”,说道“要甚么都不做才是最难的”,一般小股民,大概不能理解他的弦外之音。他很强调纪律和耐心,但是,市场太多没纪律和没耐心的投资者了(不然,也标榜不出陈氏投资师傅的风范)。陈老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已是一代宗师的境界,难免有些恃才傲物,但是对一些目光如豆的散户畅言基本投资法,宛如对牛弹琴,再被一些投机者出言刁难,想不动气也很困难。毕竟,作为一家上市的基金,不可能限定股东们必须和基金经理同一见识,更不可能让股东大会变成一言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风波不断。

 

陈鼎武还管理另两项全球基金,一为i-资本环球基金(iCGF),于20077月推出,至今基金成长44%,或年平均率5.21%,目前持有现金约33.5%,基金规模约5千万美元。另一是i-资本国际价值基金(iCIVF),于20097月推出,至今基金回酬46.4%,或年平均率7.65%,目前持有现金45.5%,基金规模约3千万澳元。从三个基金看来,还是国内的资本投资规模最大,表现最好,投资者没甚么好埋怨的。

 

观察陈老的投资策略,似是很不看好全球股市,这点在他的一些专访中也清楚点出。有好事之人就半褒半贬的评之为“投资最重要的,不是赚多少钱,而是如何不输钱”,语气蛮像股神巴菲特的。针对这一点,陈老甚至在信中做了个股市大跌之后反弹的简单示范,但我们相信这番解说收效不大。不同意陈老看法的人,在解析问题的起点根本不一样。陈老是基于“万一市场跌”或“市场一定会跌”,而决定“那我要怎么应对?”;与他意见相左的人是基于“万一市场不跌”,“你会被抛离多远”来假设。两者是对平行线,不可能有交叉而激起火花。

 

如果陈鼎武准确预测下一个股灾在5年内发生及结束,那么,以资本投资08年至13年的表现(成长两倍),股东可以享受下一个丰收期。但是,如果5年内股市的下挫机率并不如他所预料,那么资本投资在它首阶段(15年)结束时,年回酬率会按年下滑,市价对净值的折价可能持续扩大,结果引起投资者强烈赎回的意愿,届时要进入下一个周期,可能没那么容易。

预算案前探∙公司灵魂人物出走


说了多期的热门油气股,许多读者都看腻了,埋怨道难道除了油气没别的了吗?当然有。十月来临,我们的焦点转回财政预算案。将在10日于国会宣读的财政预算案,是实行消费税(GST)前的一个预算案,大家都希望首相兼财政部长进一步说明消费税的细节,例如哪一些商品有可能获得豁免;报税和退税机制如何进行;以及商家会否有任何奖掖,等等。同时,金融产品如保险、信托基金、股票、以及定期存款等,有哪一样可以逃过消费税的天罗地网;另外,个人和公司未来的税务,是否也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因消费税之故,将朝向最低什么程度,公众也很关心。除此之外,房地产方面,大家也热切期待政府的下一个动作,投资者希望不是打房措施,但政府似乎觉得产业降温不够快,会否维持政策不变还是进一步采取更严厉的行动,让投资者忐忑不定。

 

鉴于许多方向在预算案出炉之前无法明确,而国外本月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股市看来会喘一口气,谋定而后动。其中,香港拜人民示威所累,局势会否失控,一时难以预料,因此周一股市已经大跌,这是继失去阿里巴巴上市,见他人(美股)风光之后的另一个打击。日本股市还好,股市逼近两年新高。有位对日本稍有研究的朋友说,日本的地产目前正在反弹,如果安倍的政策成功,那么在几年后其产业将大有可为,相不相信由你。

 

我们看全球龙头美国,近来也是步步为营,道琼斯指数反转跌回17000点以下。让我较意外的是,70岁的债券天王格罗斯(Bill Gross)突然宣布离开他创立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让市场措手不及。许多投资者选人不选公司,格罗斯一旦不在PIMCO,马上赎回在该公司的投资,因此该公司目前面临灾难性的资金流失问题,估计流失程度可能到2000亿美元!

 

这让我们想到个人英雄模式对公司带来的冲击。试想想,如果巴菲特不在柏克夏;丹斯里郑鸿标不在大众银行(PBBANK);陈鼎武不在资本投资(ICAP),对这些公司会激起甚么样的影响?据说巴菲特将在明年公司50周年股东大会时做出他过去25年的投资总结,而大众银行如果我没记错,多两年也要庆祝成立50周年,希望丹斯里郑鸿标也会在那时给投资者一个有意思的总结,回顾过去,瞻望未来。

 

至于资本投资的历史,只有10年。如果10年做一小结,似乎今年我们也能够借往鉴今,为另一个10年或5年设定一个希望。陈鼎武也许可以借两位前辈的经验,畅谈一下自己走到了哪里,以及将往哪里走去,希望不是如格罗斯般的出走。我们下期有机会,在资本投资开会之前再谈谈这家大马唯一上市的封闭型基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