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anuary 29, 2018

阙上心头之025-去中央化


阙上心头之025-去中央化

去中央化(decentralised)是什么?进入21世纪的科技时代,我越来越发现如果不努力的增强自己对科技的认识,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下,自己很快的会落伍。这和我对金融知识的认知有所不同。金融知识或者会计准则,过去几十年改变不大。一些如历史报价或市场报价的手法,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财政知识,还是可以随机应变。对于国内上市公司的最大改变,似乎是从有面值变成零面值;但是,不管有没有面值,公司资产和负债依然不会改变,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一只动物用两只脚走路还是四只脚走路,还是用脚走路。

不过科技的变化可不是这样了。有时它脱离常规,而我们接触得少,往往想象不来。这就如一个只能用脚走路的人想象不到汽车或飞机的速度,更加难以理解远距离影像的传送技术。但是,如果科技普及化,我们天天接触惯了,自然可以理解;又或者,虽然不能理解但是可以应用。

今日科技如面子书、微信、优步,我们固然对其背后操作不甚了了,但是还是从善如流,使用起来不落人后;这些科技,有一些在五年前可能还没面世,可现在却打倒了旧科技。而旧科技从诞生到被淘汰,可能还未到10年呢!如果你不信,把时间拉远一点,一百多年前,许多人并不知道有汽车,更别说飞机;可是,现在你出门如果没有汽车飞机,那时多不方便呀!这就是科技的演变。

说到金融科技的改变,其实在2006-8年,金融技术的确有一些大突破(所以才引来次贷风暴),不过其突破在于产品设计越来趋向高风险,评级机构为了汲取更大的利润,推出的产品越来越奇诡,越是没听过,越能吸引财团金主。结果引火自焚,掀起了金融风暴,殃及许多无辜人民。当时诞生救市的量化宽松政策就是一种无中生有的创意政策,至今依然无人可以评估它对未来的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是建设性还是毁灭性的。经过这次教训,金融市场又走回保守的路线。

但是,金融风暴的后遗症是人们对中央掌控制度失去了信心,其中替代货币的诞生,虽没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它正悄悄的改变这世界。这一两年,许多中央政府逐渐无力维持其中央的影响力,例如英国脱欧、一些小国宣布独立等等。一种新的影响力崛起,叫做去中央化。而替代货币,正好迎合了去中央化的核心价值,于是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如果去中央化真的成功,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将更直接,定下合作的规条也少了政府的干预而更贴近彼此的要求。剩余的问题似乎只剩下诚信,当代表信用的政府似乎也在艰难的维持其诚信度,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由一种众人监督的方式似乎更为可靠,越发令人深思去中央化的可行性。

Sunday, January 21, 2018

阙上心头之024-大喜搭车


阙上心头之024-大喜搭车

前两天读到新闻,马来西亚迎来第三家全新电子召车服务平台大喜搭车(DACSEE),预料于今年四月全面投入服务。国内电子召车服务以优步(UBER)和GRAB双分天下,如今冒出新的挑战者,肯定有它一套制胜方法。

大喜搭车宣称不向司机收取高佣金。选用大喜搭车的司机需要开启一个电子钱包来换取代币,而大喜搭车将在载客服务完成后收取1-2%的手续费。这点如果属实,确实是很吸引目前选用优步和GRAB服务的司机“跳槽”,因为这两家公司目前收取的手续费或佣金可高达30%,大喜搭车的费用无疑便宜很多。而所省到的费用是否转发给司机,由于目前大喜搭车的薪酬制度还没公开,有待观望。

无论如何,有竞争才有进步,优步和GRAB主宰市场已有一段时日,双方都知道彼此的优缺点,可以互补不足,也互相掣肘,如今一个新人抢滩,为了避免三足鼎立,肯定也将祭出一套保护自己的对策,相信对乘客和司机都将带来好处。

大喜搭车的市场计划虽然还没有出炉,不过它在116日举行推介礼时,已经带来一些创意的宣布,让我们耳目一新。其中司机可以建立自己的车队,最高可赚取三级团队的佣金,甚至还可以和乘客进行互动,从中抽取额外奖金,这点很像多层次传销(MLM)。虽然司机们当然欢迎更多类型的收入,但是对于多层次传销方式,如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服务,可能本末倒置,这是很多MLM的弊病,所以我们有所保留,得待公司进一步发布详情。虽然如此,公司欣然宣布,已经招聘了约5000名司机,

另外,大喜搭车采取的服务系统(注:大喜搭车英文缩写为DACSEE,即Decentralized Alternative Cabs Serving & Empowering Everyone去中心替换召车服务系统),顾名思义,是带出了目前最流行的去中心化模式,既不从司机赚取分拥,也不从乘客召车赚取费用,以更有效的降低使用费或者中间人的费用(那么,公司如何赚钱呢?)。

除了使用现金和信用卡付费,它还推出自己的大喜代币(DACSEE Token)以及电子钱包。这也带出了它未来的代币白皮书以及首次代币众筹(ICOInitial Coin Offer)计划。只是,基于国家银行对首次代币众筹和加密货币采取谨慎和保守的态度,这一切还言之过早。不过,随著时代的演进,许多先进的技术和事项要禁也禁不来;如果大喜搭车策划得宜,得到国行的祝福,进行首次代币众筹,这可能是国内一个跨时代的盛举呢!

 

Sunday, January 14, 2018

阙上心头之023-高风险投资(2)


阙上心头之023-风险投资(2)

证监委员会终于采取行动,要新加坡CopyCash基金,停止所有活动,包括首次发行代币(ICO)的计划。少了首次发行代币计划,可能让我们少掉一个实地接触虚拟货币的机会,不过,也让一些投机人士借机误导大众,鼓吹赚快钱的途径。

一个虚拟货币诞生时,不会马上被群众认同和接受,因此刚开始的转换价是很低的。拿比特币来说,一开始其价钱只等于数美分而已,但是当它生存下来,且余留的数量越来越少时,所谓“物以稀为贵”,群众盲目的追逐,让它的价格水涨船高。

但是,“稀有”不一定造成价钱昂贵。几年前银价突然大起,当时盛传银矿所剩有限,加上它价廉物美,适合用在科技器具,所以专家大胆预测,银会在7-8年之内耗尽,于是一些小众纷纷购买银条来收藏。可是,银价在传闻之后的一年盛极而衰,至今无法站回高峰,而其产量依然,不见消耗殆尽。

比特币被开采后,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收藏家收集起来,一旦等到一个合理价,务将所收集的释放回去市场,可以造成供多于求,价钱大跌。比特币的大涨,导致开采加速,尤其是中国民间更是不惜财力,疯狂挖矿,可能使到它更快被开采完毕。届时,创办人是否会改变游戏规程,由固定数量改为可增加数量,没有人知道。

这期间也有其他商家见到机会,推出新的代币,即使价钱比比特币低,也希望可以分一杯羹。问题是,有多少个可以不被淘汰,到最后被人民接受?笔者的友人就曾面对这个问题:买了代币以后,发现它不能流通,或者更糟糕的是,买卖的交易所倒闭或消失了!

我们欢迎证监委员会的作法,也希望它可以连带的禁止“金钱游戏”的所有活动。如果代币的发行可能违反证券法令,那么,“金钱游戏”的活动或说明肯定违反了监管单位设定的限制,为何不事先制止,而要在问题发生,许多人被骗以后才采取行动?比特币还可以说是高风险投资,金钱游戏却肯定是高风险投机。

我们再回来看比特币和恒源。前者为全球人所疯狂,格局之大,并非后者能比拟。问题在于它属于无政府管辖,万一出了问题,基本上也没人可以制裁它。毕竟无国界的东西遇到了有国界的国家,许多国家不想人民受害,所以或禁止它,或制定法律管制它。至于恒源的格局小得多,只有在大马的股市,而且是一小批的投资者涉及。此外,它还要受到上市公司的条规所约束,再加上股价的飙升,背后不完全没有基本因素在撑托,单单因为股价就要把它列入高风险,理由还牵强了些。

Sunday, January 7, 2018

阙上心头之022-高风险投资(1)


阙上心头之022-风险投资

2018年刚开始,去年叱咤风云的恒源(HENGYUAN)继续风骚,而越来越多专家纷纷加入探讨投资恒源的可能性。去年我国的股市达人官有源自称大力买进该股,自然不落人后,也尽情说出他对该公司股价的看法,甚至到了一日三贴的地步。

大马股市已经很久没有涨势这么强劲的股票了,而且它在去年还经历了中国母公司的一次全面收购(收购价才1.92令吉)。股价在一年内几乎起了10倍至19令吉,是接受收购者最大的讽刺。以它股额3亿,市值目前已经逼近60亿令吉,如果赚益依旧,股价涨势不止,很快就可以列席百亿俱乐部。

许多投资者对这只股票又爱又怕,因为对它的节节上升,分享到牛股的喜悦,陶醉其中,跃跃欲试;不过,也怕买到它时,恰是涨势顿然停止之刻,套在里面,只怕不是一年半载可以解套的。任何一只股票,这样的涨法,实在无法不吸引全民的焦点。

近来就多番收到顾客和朋友的提问,不外是这只股票能不能买进。关于这个,倒不难回答,我叫他们前往本地投资网站浏览一下,里面有很多专家(包括官氏)在讨论了,无需我多费唇舌。

不过,同一时间,更多人询问的其实是比特币(Bitcoin)。这个充满神秘和奇幻色彩的虚拟货币,过去一年的涨幅,比恒源有过之而无不及,难怪让我四周的群众大为动心。2008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人们发现的金融系统的脆弱;那时,为了更高的利润,金融机构纵容许多急功近利的金融专才致力于无中生有,直到市场无法承载泡沫化的财富,一举崩溃,当时几乎击溃国家财政,唯有猛印钞票,将危机挪后,大家才喘一口气。

大家法定货币开始失去信心,有些人转收黄金,寄望在货币失去功能时有另一类代替品来守住其财富。而虚拟货币的产生,名义上是替代货币,是一批人希望持有一个不受任何政府管理的货币系统。

严格来说,比特币的诞生,与其是制造一种替代货币,其实它更像一个虚拟游戏。这个游戏的格局像开采矿物,大家加入这个游戏,即可参与采矿的方程式,每解决一个方程式(电玩叫这个为“过关”),则可得到比特币作为奖赏。游戏设计者将比特币的总数定为2100万枚,意思是说,它就好像地球上的矿物/黄金一样,当开采完毕,供应就没了。在剩余的数量越来越少,开采的程序也越来越复杂,虽然开采是免费的,,但是利用来开采的超级电脑,成本也越来越高。于是,供需原则发挥作用,它成为了一种交易单位,由市场自己定价,大家议价合理,即可以进行交易。

只是,交易价在去年从整千美元急升至19千美元,让大家措手不及,也为之疯狂。(待续)

Monday, January 1, 2018

阙上心头之021-2018风起时


阙上心头之021-2018风起时
即将进入2018年,次贷金融风暴的十周年纪念。十年人事两番新,美国股市屡创新高,另一个风暴是否蠢蠢欲动,可是我国股市却进两步退一步,让本地股民无法分享全球股市大起的喜悦,我们真感到有点无所适从。
2008年比,今时的美国股市,不止道琼斯指数站在历史最高点,逼近25000点,比2008年的高出了近一倍;另外两大指数标准普尔和纳斯达克指数也一再刷高点,其中又以后者最为难能可贵,也最为强劲。纳斯达克上一次的创下历史新高是在1999-2000年,历尽18年,才重新登顶,如今已经接近7000点。
虽然创下新高,令人担心的是可能有熊影幌动。和我经历的前几次新高略有不同的是,这次各指数创新高,并没有显示信心爆棚,或者公牛气喘吁吁的情况;新高在大家战战兢兢的心情之下来临,甚至可以说,过去几年,虽然美国股市大旺,不过分析员一直不敢唱好股市,反而认为新高破得很不实在。因为这种不实在的感觉,所以大家不觉得泡沫在膨胀。
科技股经历十多年的努力,苦尽甘来,未来的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科技,一些在五年前并不熟悉的字眼如大数据、云端等逐渐挂在大家口中,人造智慧在未来五年能够作出的贡献,可能是过去一百年的努力也办不到的。这令我想起电脑处理器。20年前我读大学时,那是电脑刚刚开始普及化,我们用的款式是286386486,当时如果有部486电脑,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那是根本没有网络,我们用的储存器是磁碟,找资料还是要去图书馆找,找了复印起来。
如今,这些款式都已淘汰,我现在用的这部电脑是几年前买的,处理器还是属于英特尔,名叫i5-4200M,比当年的486不晓得快了多少倍。不过,奇妙的是,科技发达,我们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价钱反而更廉宜。所以,科技降低了生产成本,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除非你要走在科技的最尖端,所付出的代价才是最昂贵的。
从这个角度看来,只要科技可以普及化,那么,这股带动纳斯达克创新高的旋风将得以继续。唯有大众追不上科技的脚步,没有能力去负担日新月异的进步,那么这股动力出无以为继。我们看到苹果电话越买越贵,但是其科技上的跃进却越来越慢;当民众觉得不值得付太高的代价来换取科技上一点点的改变,那么,他们会退而求其次,而科技继续成长的列车也将放缓。
2018来临,到底刮起的这阵风,是春风送暖;还是冰雪风暴,一个决定因素,在于科技的进步,是否已发展到曲高和寡的地步。

Monday, December 25, 2017

阙上心头之018-价值投资的三大守则(3)




上期我们说到,什么股票是买了不要卖的?虽然做起来不容易,不过答案很简单。那是如果由你自己来经营,你打算永续经营的一门生意。所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只是股东一致决定,认为由他们来经营或管理更恰当的一种专业化行为。有时候,大股东就是管理层,管理层就是大股东。

我们担心的大股东拥权自重,左右管理层的行为,不论管理层是不是大股东,结果是一样的,都有发生的可能性。一些单位要求监管和营运分权,例如主席和总执行长不能是同一人,在我个人看来,这就好像要求独立董事绝对独立一样可笑。十分独立的董事,一旦和管理层或大股东发生意见相左,恐怕结果只有下堂求去。委任独立董事,不是找一个凡事和管理层对着干的人,而是他可以扮演着适度监管的角色,以及成为小股东的喉舌。

同样的,如果管理层得不到大股东的祝福,那么,他们行动起来好像一匹跛脚马,跑不了多远。在西方国家,一些十分崇尚分权的公司,聘请总执行长来管理公司,结果也可能面对总执行长过于追求绩效以保障自己的薪酬利益,往往在账目和业绩表现上做小动作。他在任时,公司表面业绩蒸蒸日上,当他离职以后,问题才一一浮现台面,最后受苦的是股东们。

所以,如果要永久持有一家公司,我们必须认真的研究这家公司的业务和管理层,当我们对公司业务有信心,也相信管理层是尽心尽力的策划公司未来,那么我们才可以抱住公司股票不放。

那么,一家公司的股东回酬有多少,才值得我们投资呢?我们常常以无风险回酬率来做比较。普通投资者可以用定期存款利率来做为标准,以目前约4%的利率,那么公司回报率至少也比4%高,不然我们不如把钱放在定存更好?

我们一定有听到投资产业者分享他们的产业多年来赚了多少倍的心得,那么,这岂不是比股票更来得安稳?对数字不敏感的投资者往往不懂得计算时间价值,其实,在投资领域,复利的威力是不可以忽视的。

我们对大数字往往赞叹和惊讶,但是,当我们纳入时间成本,才发现原来所谓的增值很多倍,大部份是时间的威力,而不是回报率极高。先说十倍增值吧。读者的亲友们有没有投资产业赚了十倍的经验?如果有,真的要恭喜他们。但是,恭喜之余,不妨多问一句,产业是买了多少年,才起了十倍?如果是三五年,的确很了不起;如果是三五十年,那么或许我们应该对“大增值”的想法有所保留。

以下是十倍回酬在不同的回酬率之下,所需要的时间:

回酬率
4%
6%
8%
12%
18%
增值5倍的时间
41
28
21
14
10
增值10倍的时间
59
40
30
21
14

原来,只有给予时间,就算是4%的利率,我们也可能在有生之年看到自己的定存增加十倍。又,原来,20年增加十倍,所需要的利率是每年12%。根据我们的经验,20年产业要增值10倍是有点难度,不过,地点好的产业,20年内增加4-6倍倒是有可能。看回上面的列表,那是年回酬约8%而已。(待续)

阙上心头之020-切勿墨守成规


阙上心头之020-切勿墨守成规

我之前谈了许多价值投资的方法,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帮助。不过,这里也必须提醒各位,用价值投资来分析,不是万灵丹药;过于信赖基本分析,可能会墨守成规,投资在不该投资的公司,导致损失惨重而还不知所以然,这是我们应该时刻警惕的。

有些公司利用了基本分析的缺陷来诱使投资者上当,在财政报表上处理得天衣无缝,但是,如果我们小心的以生活经验和人生道理来剖析,依然可以发现蛛丝马迹,从而避开一颗颗地雷,免去被炸得粉身碎骨。

如果读者觉得还说的不够清楚,我们且列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我近年来一直劝告大家对本地的龙筹股避之大吉,原因就是它们的基本面太好了,好到不能令人相信。当一件事情好到令人不能相信,也许它就不值得相信。那么,这些公司的基本面好到什么程度,可以让投资者不怕风险的前仆后继?我们看看几家面对停牌/除牌的龙筹股:华运控股(MSPORTS);星泉鞋材(XINQUAN);中国文具(CSL)等,让大家了解什么是“避之大吉”。

首先,这些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和股价,全部是处于大折扣的比例,这让价值投资者觉得非常值得投资(见下表)。其次,再观察其净现金(全无负债)或每股净现金,更让投资者觉得有保障,最多是把公司清盘了,仍然可以用小本赚大利。

公司
每股净资产/RM
净现金/RM
每股现金/RM
停牌股价/RM
华运控股
0.96
3.4亿
0.56
0.035
星泉鞋材
1.90
6.6亿
1.36
0.055
中国文具
1.41
11.8亿
0.95
0.01

当然,公司在出问题或停牌前,股价并没有这么低,不过,相比其资产或净现金来说,仍然是处于非常大的折扣,大到投资者有如飞蛾扑向火焰犹不后悔。

如今出事了,停牌了,甚至是小股东联合起来罢免旧董事部,成立新董事部,但是,公司远在中国,注册地可能是百慕达,如何去审查呢?如果由新董事自己先垫住出差费,万一去到中国发现全是一个空壳,自费全化为流水,岂不赔了夫人又折兵?

之前我讲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道理,在折种情况之下,其实非常有用。首先,我们觉得,一家净资产和净现金这么高的公司,股价不可能这么低。如果真的这么低,大股东早就应该着手将它私有化了,绝不可能让小股东捡便宜。最糟糕的是,大股东还趁低出售,或者进行附加股筹资,理智的人都觉得事有,不可信它鬼话连篇。可是,不知怎的就是有人鬼迷心窍,越陷越深,直到铸成大错。

被它们“骗到”(或骗倒)的小股东,先不必沮丧,因为许多高明的投资大师如冯氏和官氏也上过当,就当作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好了。往后,遇到这些公司,不管基本面多好,也要掉头就走,切莫与它纠缠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