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0, 2017

玉楼金阙— 好的东西不要随便放过-214



国家能源(TENAGA)在新年继续以银弹攻击向英特格斯(INTEGRA)股东报喜,把收购献议提高了50仙,以现金每股3.25令吉收购英特格斯(INTEGRA)其余77.88%股票。始作俑者的霹雳机构(PRKCORP)招架不住国能的热情,答应召开股东特大,向股东说:我们要向英特格斯说“拜拜”了。可怜的阿敏哈林,只能无奈的说,“我会继续增持股票。”是的,继续把钞票直接放进在公开市场卖出的股东,拜个年。
 
霹雳机构召开特大,几乎等于直接接受国能的美意,因为霹雳州政府拥有霹雳机构超过50%股权(约54%),投票决定即是看它脸色,连老二森那美产业(约6%)也不能吭声。以霹雳机构缴足资本1亿令吉,如若脱售英特格斯成功,进账1.503亿令吉(每股1.50令吉),净赚5231万令吉(每股52.3仙),算是非常丰润。可惜的是,董事局迫不及待的言明所得资金是用途,包括营运资本7769万令吉;偿还银行债务7200万令吉;其他有关开销62万令吉,却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派特别股息奖励股东。这样一来,小股东必将鼓噪。
 
再者,国能反应太快了,几乎是霹雳机构的评估一出,它马上回价,和之前的铁口咬定不修改收购价大为出入。这除了可以诠释为“志在必得”,也让一些小股东觉得原来所谓的合理价其实是对国能非常廉宜,因此算盘要重新打过。
 
一年前马船务国际(MISC)被国油收购,出价者一样是忠告小股东最好接受,不然后果自负。一些流言也点出担心国油私有化不成功,可能转而为难马船务国际的担忧。如今英特格斯也面对这种假设性的流言打击,“好心人”警告小股东,不接受收购的下场堪虞。
 
事实证明,豁出去的情形未必是糟糕的。马船务国际业绩果然越做越好,一年后股价在8令吉以上,远高于当时的5.50令吉收购价。原来是国油未卜先知,洞察机先,想要独享好料,却被小股东齐心破坏了好事。

20150303
 
有了如马船务国际或丰隆资本(HLCAP)这种经验,小股东似乎不太害怕公司被私有化。历史证明,许多公司之所以被私有化,正是公司业绩要转好之故。以前的小股东担心公司私有化后自己的资金被套牢,无奈之下,乖乖就范。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小股东明白公司的结构,不大对私有化、除牌感到害怕,反而有备而来,要和大股东打持久战。
 
英特格斯的情况特殊,因为执行董事带头反对国能收购,而且霹雳机构的脱售意愿也不很强,可说三方都知道英特格斯实际上值得多少。因此,套句老话:“如果是那么好的话,为什么要放过呢?”不是你国能价钱出得比之前市价高,我们就要接受。我们先不要埋怨阿敏之前不早说公司值得多少钱,到了燃眉之急才喊道5令吉也不卖。小股东应该邀请阿敏透露一下为何他觉得英特格斯最少值得5令吉?如果交回给他打理的话,股价何时才可以达到510令吉?抑或股东如何才可以实现超过3.75令吉的赚幅?如果他解释得头头是道,不只小股东会被打动,连霹雳机构可能也改变主意,不要卖了。国能的38%已进袋子,但如果小股东坚持,要过50%也不是容易的事。

玉楼金阙—新年好运喜洋洋-212


新年将近,该写一些喜洋洋的事。每个人心中的乐事都不一样,那么今年让我能开开心心过年的,除了是一家团聚之外,竟然是逮着个机会去拜见一位敬佩的师长。我这位师长,是备受学生爱戴的林水檺教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大学时并不修中文系,有时间就偷偷溜进去听他解析古典文学,勉强只属外系弟子,当然,对他一样爱戴。话说开来,不瞒各位,我以前也曾下许多工夫在文学方面,但是,这方面我热忱有余,天分不足,始终不能成大器。只是,多年的熏陶,希望能让我在转而撰写财经文章时尽量少一点铜臭味,不晓得读者可有从中体会到一些诗情画意?

 

拜会教授,才晓得冷眼前辈也是他好友之一;有前辈相持,教授的股票投资成绩自然差不到哪儿去,我也无须班门弄斧。倒是教授言及他有阅读我的文章,让我又喜又愧,以后更加不敢松懈,以免贻笑大方。不过教授乃是杏林界闻人,想必财富对他只是过眼云烟,而且平时总是见他笑口常开,谈笑风生,相信他老人家如非大富大贵者,也属心灵富足、知足常乐之辈。和他一席谈,得到心灵上的平静,自是妙不可言。

 

不说他如何投资得意,我提到认识一些在股市投资多年的前辈,都是在退休之后才晋级大成之道。这点教授该是闻所未闻,颇为好奇:难道投资不是要趁早吗?据我所知,趁早投资确实不错,但是许多人在早年皆只忙于工作和赚钱,没花时间在他们的财富管理,直到他们退休了,没了收入,才开始正视手上的退休金。一些对股票投资有信心者,与其把退休金放在定存吃低利息,不如认真的筛选优质股来投资,因此在他们十五、二十年的退休岁月,的确累积了令人羡慕的成长。我曾尝试去计算,得到的结果是他们的投资回酬率在每年15-18%左右。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算不了少么,自恃自己的投资回酬率比这大得多。但是,我个人觉得,以时间长短来计算,这已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试想,当您没有了收入,只能凭手上所有去迎接未来的退休生活,您有勇气去追求所谓的超过18%的投资吗?现实生活上人们自以为是,结遭受到快速致富所骗,导致一无所有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15-18%年回酬,不是他们刻意为之,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经验累积。本期因为篇幅所限,无法细述,我希望日后可以再作补充。

 

新年将至,在此祝趁早投资的各位年少成就非凡,稳打稳扎的年长前辈收获丰富。停笔时看到原来教授已受封拿督,原来我竟有机会和百忙的尊贵拿督恩师一席畅谈,真是新年走运,福份匪浅。

 
201502116

玉楼金阙—如何规划退休的投资-213


上周说到一些股市投资者在退休之后成功规划,取得15-18%的回酬,引来一些质疑的眼光,其中不乏一些质问退休之后怎能将钱财放在风险高的股市,难道不怕把钱输光吗?由于我只是把所见所闻忠实的写出来,这个问题虽然有其道理,却没有什么完美的答案。有些人已七十高龄,仍是公司的总执行长;也有些人年方四十,却因投资有道而早已退休。我们只想参考别人成功之处,来让自己少走一些冤枉路,如果只是学步邯郸,只怕到最后连如何投资也忘了,反而不妙。

 

但是,今年阅报,倒有件事让我非常担心。政客胡乱谈论经济,牛头不对马嘴,这乃常见之事;但是执行长讲话有如政客,以非为是,是很少见的。今一马的总执行长口口声声在限期前还清欠债,可是许多报章又死咬不放,认为早已过了限期,只是银行大开方便之门,他却得了便宜还要卖乖;这种涉及过亿令吉的重要事项,岂可如同政客般随口胡言,总执行长责任重大,应引以为诫。

 

上述这段是题外话,我们且回来看退休的投资规划。今年公积金局喜派6.75仙股息,为多年来最高。而去年公积金局修改会员第一户口最低存额,超过若干数目方可提出来作为信托基金或股票投资。我们且以其55岁限额:196800令吉,再向上调一点:20万令吉为标准。

 

如果是以投资在定期存款3.6%;以前盛行一时的国家储蓄债券5%;或者较公积金股息稍低的6%来比较,一名有20万令吉退休金的人士可取得年回酬7200令吉、1万令吉或12千令吉。换句话说,不用到老本的话,每个月开以花费600 – 1000令吉。我们不讨论钱够不够用,因为那牵涉大到个人的生活水准(官方数据说明,如果不够。您就有必要提高您的退休金,这就是私人退休基金(PRS)推出的原因)。

 

 

如果是年回酬15-18%的话,那么20万令吉经过了20年,可以成长到330 – 550万令吉。不过,由于退休人士还是要用到钱,我们以每年消费6%的标准,算出其10年,15年和20年后的本金成长:

本金20万令吉;每年提出12000令吉固定开销:

 
6%年回酬
15%年回酬
18%年回酬
10年后
20万令吉
56万令吉
72万令吉
15年后
20万令吉
105万令吉
154万令吉
20年后
20万令吉
204万令吉
338万令吉

 
这是简单化那些成功的投资者的秘诀,在实行起来,当然是复杂很多。须要补充一点的是,回酬率只能以平均数字来诠释,因为现实中,每年的回酬率是起伏不定的。这些实战专家,大多数先寻找能给予每年赚钱兼有高周息率的股票,然后安心等待股市大跌的机会。在股市越被看淡,越多人抛售时,他们出手买入超卖的股票,然后在几年之内赚到几倍的回酬,从中提高了年回酬率。由于人已退休,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要达到约6%的年回酬率,倒也不太难;之后瞄准机会,在人弃我取的时候,以逆向投资法累积优质股,一步一步迈向15%以上的大成之道。若干年后,当本金已增值到50万或100万令吉时,当可以享有更松动的固定开销来奖励自己。


20150223

玉楼金阙—回马枪-211


再过一星期,马太岁就要和我们说声拜拜,由温驯的羊儿取代。到底来的是软绵绵的绵羊还是迷途的羔羊,抑或是带来喜气的喜洋羊?我们拭目以待。在我们送去马年之前,回顾过去一年,我们会觉得马年最令人沮丧的就是航行的天空。一连三宗飞机失事,说来有点天马行空,却是千真万确。国内两家航空公司,马航和亚航X,也亏损联连,以致一家除牌下市,另一只上市不到两年,就要建议附加股,向股东募资。

 

另一个受重创的领域是油气工业。石油大跌由下半年起,又急又快,在大家来不及反应之际,已跌个昏头转向,股价不见了50巴仙者比比皆是,只有少数几位非常有经验的大老板来得及在6月之前套现,其他者波及者,唯有无可奈何的呼吁股东安心等待,因为公司基本面没变,受到油价冲击只是短暂而已。至于油价跌是否为短暂的事,众说纷纷,有几位大师级的投资专家就认为油价会长期在低价浮动,短期内更可能下探至20美元!而另一些则没那么悲观,觉得到年底,油价可以回到7-80美元。我不是专家,在羊年只有个小小愿望,算是有点投机取巧:不管是20美元或是80美元,最重要的是我选对股,赚到钱。

 

为何这么说呢?原来我们身为散户,整天都在埋怨大股东以大欺小,想尽办法占我们便宜,但是我们也该承认,小也是我们的优点。起码,当整个市场或某些股票大跌,我们可以比较容易的套现出来,寻找其他机会。比如,你叫沙肯石油(SKPETRO)的大股东在4令吉悉数套现,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不可能交出控制权,而且也未必找到人买;可是,我们遇到这种危机,可以“跳下马车”,事后在2.50令吉时才施施然买回。

 

但是,有时卖了以后,逍遥太久,公司股价一反弹就追之不及。在马年尾耍上这招“回马枪”的股票不少,除了上述的沙肯石油(从2.08令吉弹回2.85令吉,为时两个月)之外,还有一只,真正的名字里有个“马”科恩马(KNM)。我在去年12月底“慧眼识好马”,在它的股东特大之后,连连评论。当时它股价跌到约40仙,却要发行附加股于57仙,连投资银行也暗暗摇头。没想到油价才持稳,它就奔驰起来,一轮猛冲,竟然给它站在70仙以上,大涨超过70%,让我们这班叫好却不捧场的小股东暗叹走宝。虽然希望它再接再励,继一招漂亮“回马枪”之后再使出个“神采飞羊(扬)”,一洗多年的颓气,但也要自己够胆量买入,不然一切只是空谈!
20150211

玉楼金阙—需要 整合吗?-210


刚刚才以就业坊(JOBST)为例子,赞扬它大方派出股息,剩余的资金留来当作寻找新业务用途,公司就在上周五发了一份文告,宣布公司打算将公司股票整合5股为1股,面值由10仙变成50仙。个人顿觉这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何以见得?

 

先说说就业坊卖掉业务之后的打算。原本公司打算保留一笔2.5亿令吉的资产,用来寻找新的业务。这笔资产包括现金、地产、股票投资等,如果在12年无法寻到满意的资产,公司可能进一步把资产脱售,退回给股东。

 

但是,公司不把全副心思用在上述目的,却在派出特别股息的一个月后,宣布整合股票,似乎有本末倒置之嫌,原因是整合股票并不能为公司制造价值,反而要花一笔费用在这项活动(例如银行顾问咨询费、印刷费、开会费用等)公司固然满手现金,倒也无须胡乱花费。当然,公司即有此念头,当然要师出有名。阅读公司文告第3页所给的理由,原来让管理层提供更好的资本管理,同时不再成为仙股将可减少投机性和以及减少激烈的波动,让机构投资者较能够考虑投资它。

 

公司肯定忽略了散户或小股东。原本大家还在高高兴兴的赞扬公司大方派息的措施,现在却为其突然其来的动作震愕了一下。小股东大多数会认为第三页中“整合的股票和目前的股票存有同样价值(bear the same value)---既然不能加值(enhance value),是没什么意义的;同时它说“就业坊和其投资者(即股东)无须另外花费(at no expense)”这句话也是有商榷的地方。这项活动从建议到呈上交易所,到寻求股东特大通过,再到完成整合,肯定有所花费,怎么可能没有花费呢?同时,既然是整合51,那么那些少于5股的单位肯定会化为乌有(disregarded),这是价值上的伤害、破坏,大股东高高在上,肯定是看漏了这点。说到近来的投机炒作,少于5股的微型股东,肯定没份参与,更不可能兴风作浪,可是在公司动念抑制投机活动之下,糟殃的却是这些安份的微型股东, 这叫“白狗偷吃,黑狗当灾”。这个整合动作之后,这批股东“成功”被剔除与股东行列,分文未得,这是公平的吗?希望董事局再三慎重考虑,别动辄拿这些小股东开刀。

 
最后,听说当局正在考虑采用零面值的方式来呈现公司股票,那么,是否有必要在此时反其道而行,把面值由10仙增加到50仙?再者如果一、二年公司果真清盘,10仙和50仙又有什么不一样?对淘汰出局的那零丁四三二一股,可是预演的伤害。


20150203

玉楼金阙— 上天的恩赐-209



最近有些朋友,在下跌股市中选对了一些股项,任股市下挫,仍然赚了不少。其中一位由衷感激,声声说道这是上天的恩赐。本期不举例太多,只提其中一二,以让读者与之同乐。
 
首先要说的是就业坊(JOBST)。这公司在去年宣布脱售其主要业务,之后会把脱售所得派给股东。最初公司估计可派发约2.40令吉股息,不过在交易过程之中,遇到新加坡反垄断协会的精密审查,导致脱售过程延长。虽然如此,公司成功争取到更好的脱售价格,派发股息顺势增加到约2.62令吉。于是,在去年5-6月间买入的投资者(股价约在2.40令吉波动),可说是把本钱全部套现出来,还有20仙赚。
 
就业坊在整个脱售过程之中,尚可以派发不少中期股息;去年12月脱售业务完成以后,派发2.65令吉特别股息,因此投资者在这段动荡的时期,可谓获利丰富。最美妙的地方,是它并没有就此除牌。公司目前的净资产大约是在40仙左右。因此,许多投资者拿了股息以后,投资成本意等于零,也不介意等待下去,看董事局能带来什么新气象。由于股东不大乐意将它卖掉,因此许多局外人转过来买它,希望有些炒作,结果股息除权之后曾涨到50仙以上,“上天的恩赐”因此而来。
 
好事成双,无独有偶,在就业坊的脱售计划要告一段落时,另一家公司。同样涉及脱售业务,同样将会手握大把现金,引来同类型投资者的关爱。这只公司叫毅豪(ABRIC)。虽然比起就业坊,它派发的股息(30仙)不算多,但是也相等于当时股价(约60仙)的一半。在就业坊赚到钱的投资者食髓知味,见猎心喜,于是多多少少也免入一些。
 
毅豪在本月份完成派股息的活动,股价没有相对的大跌,反而慢慢攀高,截稿时已涨到47.5仙。这或许和就业坊的情况一样,公司没什么债务,只有现金,因此投资者觉得拿了股息,继续持有股票,也错不到哪里去。没人要卖,想要买的忍不住追高,这就是结果。
 
那么,下来会有第三家、第四家公司发生同样的情形吗?我们看到的是比较奇妙的局势,确实很像上天安排好了似的。市道不好,很多人觉得2015年会比2014年更难过。但是,奇妙的是,上述两个例子,公司皆以极好的价钱将公司业务变卖。以此类推,在未来一年,一样会有其他公司把本身业务以很好的价钱卖出去,然后回馈股东。
 
要找到这种公司、这类投资,我们别听信人家轻轻讲两句上天恩赐,就到处求神拜佛,希望不劳而获。反之,我们更得打醒十二分这样,研究公司财务背景。除了找来公司业务扎实,也要观察董事局的诚信。虽然公司大把现金包没错,也要小心别所托非人,不然身为小股东,落到个看到吃不到,也叫不出什么“上天恩赐”。
20150128

玉楼金阙— 谣言与智者-208


李老实人如其名,做事实实在,绝不相信谣言。也因为他这个性格,这次在银行大合并的计划中吃了大亏。

 

在去年,三家银行:联昌国际-兴业银行-马建屋(CIMB-RHBCAP-MBSB)宣布大合并时,他是我少数几个一厢情愿认为合并必然成功的朋友。由于他性格老实,一旦认定了目标以后,就会努力去做,因此他决定选了里面最“安全”的投资去做。他选的是马建屋,原因是这收购涉及可赎回可转换优先股,是现金含量最大的交易,同时把马建屋的收购价定在2.82令吉,是合并中最好的溢价。

 

于是他买了马建屋以后,就耐心的等待下去。经历了12月大跌的洗礼,他还是信心满满。他相信,以“Malaysia Boleh”(大马能!)的精神,就算多么艰难,这个合并还是势在比行,同时,他举得纳西尔的全马最大银行这个梦,差这么一步就能成为事实,怎可能功亏一篑?因此,只要守得云开,就见月明。

 

上周,合并告吹的传言尤其炽烈,公司股价也迅速滑低。这时,李老实发挥谣言止于智者的精神,对一切传言充耳不闻。112日,三家公司股价收市为CIMBRHBCAPMBSB (5.18令吉:7.73令吉:2.19令吉)。从价钱看来,合并的机会已经很不乐观。到了114日,合并告吹的消息终于获得证实。李老实的马建屋惨赔,从宣布合并是的2.60令吉跌到2.16令吉。

 

李老实就是不明白,为什么路边谣言传得这么快?消息这么准?连CIMB总执行长在14日早上也才否认上述传言,却在下午改变了口风,不信谣言的他,没有事先售股止损,似乎很不明智?几天前的马建屋还有2.40令吉呢!

 

李老实就是太老实,才会那么死心眼。其实,谣言的确是不可信,但不代表谣言不会成真。股市里有很多谣言变成真的事实,但是也不少谣言是假的例子。我们就事论事,一个谣言,有50%的机会成真;50%的机会变假;而企业决策如这次银行合并,也有50%从机会成功,50%的机会失败。刚好其中的两个50%碰上了,那么就演变成谣言传传下变成事实,这可以解释为完全是机率作怪。当然,擅于察颜观色的线内人物,在董事局还没开会时已尝试取得先机,在绘声绘影之下,常常猜个八九不离十,可惜却害了像里老实这种人(相信自己的投资,不受小道消息动摇,以免动摇之后,结果恰好相反,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相信交易所也难以对造谣者采取行动,因为这纯粹是以讹传讹,理论上无人可以事先知道内幕。受了这次教训以后,李老实应该学到凡事无绝对,不到最后一分钟,也不能拍案定乾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合并破局,马建屋重归自我,以它近来的表现,自行扬帆未必会比三合一差。李老实等下去,也许会等到比2.82令吉更好的股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