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30, 2024

阙上心头-381-新的两线制

 阙上心头-381-新的两线制

早在国阵一党独大时,任何在野党都无法与它抗衡。不过,当民智渐开,人民不再相信独大一党可以治理国家长长久久,于是,就有聪明的学者参考了美国的选举制度,喊出了“两线制”的口号。而民主行动党,是最勤劳寻找两线制合作伙伴的党派,大概它知道,在马来西亚的国情之下,它这个名为全民党,实际是华基支持的政党,无法独自执政。它的命运,就好像华人在大马的“万年老二”命运一样,永远无法独占鳌头。因此,它只有和不同的政党合作,寻找机会扳倒国阵,确立“两线制”。

老二生存下来的哲学,是自强不息,却又得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能超越老大。说穿了,它的地位,和马华在国阵的地位没什么两样。不过,马华当老二当了六十年,弯腰弯久,连它自己都忘了当初和巫统结盟的时候,不是因为它必须依附在巫统的身影下生存,而是出于对独立契约的尊重,以及为了团结国民所作出的妥协。所以,这很容易让新生代觉得它奴颜婢膝,没有自我。2000年后,新的一代,当然喜欢行动党那种敢怒敢言的作风。

一开始看不顺眼时,您希望它能有所改变,但是,20年后,如果作风依然,您会想要换掉它。行动党努力了20年,就等这种政治大风吹,得到华裔人心所向,一举将马华吹得东倒西歪,无法抬头。对于生活在马来西亚的人民,这不过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钟摆定律失灵,两线制无法确立,大多数华人选择倒向一方。个人觉得,其实这不要紧,如果胜利的一方战战兢兢的接受委托,99%人心所向又怎么样,最重要是为民请命。不然,2-30年后,失败的那一方将重新累积力量,将那流失的99%一点一滴争取回来。

身为华裔,在这个国度虽然属于第二重要的地位,要维护自己的利益,有尊严的生存下去,在政治上必须有智慧,不能凭个狠劲向前冲。国内出现了希盟+国阵+其他和土团+伊党两个派系,我们不要以为这是两线制。实际上,这充其量是“伪两线制”。什么是“伪两线制”?即看似两线制,其实并不。依靠行动党的三寸不烂之舌,华裔之前几乎就接受了“月亮代表我的心”,实践和国阵最大区分的“两线“。但是,月亮毕竟没意思要委屈当老三,它要的是称霸,所以,大家互相利用完毕之后,一脚踢开行动党,伤透了他们的“心”,也就踢破了不堪一击的两线制。

而今行动党终于修成正果,和希盟一起执政中央,但是命运偏偏不完全眷顾它们,在最后关头要它们抱住最大的敌人,同生共事。如何和最大的敌人化干戈为玉帛?当然只有继续用三寸不烂之舌,制造出更强大的敌人,说服它们的支持者,这是毫无选择的选择,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博弈之中,要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制造其他方必须争取自己的情况。我们看看巫统。在阿末扎希的运筹之下,巫统成了团结政府执政的最大功臣,为自己制造了最大价值。即使在议席上它是输家,但是在博弈上它是大赢家。反观行动党,赢得议席最多,获得华裔的无我支持,却在不得已之下,叮嘱华裔在国盟威胁之下,必须要忍耐。结果,自矮身段,成了大输家。亏华裔吃得下它画的大饼,同意以“大局”为重。华裔依循行动党的思路,走的是“必须”支持希盟,一起行动,不然后果严重。这已经失去了谈判的筹码,有如战国时代的割地自保,只等人家来宰割。

这两年下来,华裔可能觉得不大对路了吧。何以在国阵治理之下相安无事的华教课题,在团结政府却一再出事?一个又一个大问题的涌现,让人怀疑是不是希盟首脑欲擒故纵,先撩起课题,再内部化解向华裔明示施恩,希望华裔感激涕零?而行动党成了乖顺的老二,事必容忍,再请出老大来调解,解决争端。令人不解的是,有些事情,根本就不必依照这种程序来解决。有一天老大不耐烦了,叫老二就稍微让步一下,怎么办?

所以,一个新的两线制的产生,势在必行。

Monday, October 21, 2024

阙上心头-380-政治博弈进行曲

 阙上心头-380-政治博弈进行曲

笔者记得当年希盟第一次执政时,“请”出了敦马哈迪来稳住大局。当时有行动党为他背书,所有人民,尤其是华人,几乎一致认为他已经知错了,今次重新受到委托,特别是在执政党(希盟)的信任下,终于有机会纠正他之前所犯下的错误。敦马受到推选,不晓得是勉为其难,还是老实不客气,终于重新担任首相。为了取信于希盟,他还说两年后即将让安华接任,表示绝不栈恋权位。结果呢,幸亏安华让其党友制造补选进入国会,不然他痴痴的等,恐怕最后连个国会议席都没有留给他,首相?更不用想了,门都没有!

当时笔者曾和几位资深报界人士谈到敦马任相的后续,他们对此都不乐观,认定这匹老马本性难移,故事绝对不会这么轻松落幕。果然,敦马任职不久,开始将权力重心转移。基于土团党在希盟阵营并不强大,他企图结合国阵和伊党,做个所有政党都拥戴的首相。结果发生喜来登事件,希盟痛失江山。敦马虽机关算尽,却漏算了自己已经不是那位权倾一国的首相,最后关头被慕尤丁“背叛”,取而代之成为新首相。

之后土团、国阵和伊党三结盟,希盟势单力孤,难以翻盘,重新成为在野党。这个国家,进入了单一政党无法单独执政的时代;但在和盟友结盟之时,却又另怀鬼胎,各自角力。

时光一晃之下,国阵主席阿末扎希想借重新执政来摆脱官司,所以不惜一切启动全国大选。国会一解散,巫统、土团和伊党的临时结盟也因而瓦解。大家各奔前程,一切新仇旧恨,都打算在第15届大选一笔清算。

希盟单打独斗,左打国阵、右拒国盟。其中行动党打国阵的重点在阿末扎希。举国上下跑透透,明示暗示皆是责问人民,你们愿意“盗贼”执政吗?这个“盗贼”,当时成了华裔耳熟能详的大反派。不过,国盟绿潮势力大起,而希盟无论怎样计算,当初执政的88席,已经到了顶峰,除非国阵、国盟或伊党和希盟结盟,不然,希盟的席位无法过半。终究无法执政。于是,当时笔者猜测,为了抵抗绿潮,希盟到最后可能和巫统拥抱在一起。可是,当时听到笔者猜测的人,无不讥为疯言疯语。人民耿直看事,觉得两者似有“不共戴天之仇”,行动党的“剿灭”马华在前,炮打阿末扎希在后,怎么可能合作?政治的诡异,就在于普通人难以看透的转折点。

事实证明,政治利益盖过正气凛然。再怎么正气凛然,希盟就是无法单独执政。这一点从它在喜来登事件倒台以后,无法回去权力重心就已经昭然若揭。眼前土团党和伊党结盟,势力大增,不可能向希盟俯首当老二。反观希盟安华和巫统阿末扎希有师徒之名,阿末扎希统领的国阵大败,已经是丧家之犬,没什么谈判的筹码,巫统内部甚至已经起了逼宫的念头。安华老谋深算,觉得招安败军之将,胜于和最强对手谈判。往后的发展,可想而知,安华如愿坐上首相位,巫统成了辅佐他的最大功臣,论功行赏;行动党即使选票来源最稳定不变,但当它了解自己终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除了忍痛的披上马华当老二的旧衣,还要倒过来帮忙说服华裔和“盗贼“合作,好大的牺牲呀!

那么,这和第三条路有什么关系?大家请按下好奇之心,先花点时间研究一下本周五的财政预算案,下周我们继续讨论。

Tuesday, October 15, 2024

阙上心头-379-第三条路

 阙上心头-379-第三条路

优大被追税的事,由首相兼财政部长拿督斯里安华一句话“所有税务获得豁免”得到解决。看似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行动党陆兆福作为安华的亲信,又再次成为了调解的人物。这本来是马华在国阵里扮演的角色,如今角色互换,轮到行动党来演,难道可以就此加分?这样的剧情演多了,华社不免在想,行动党在团结政府,到底做了什么?是改革的重臣,还是遇见火头起了才赶紧灭火的消防员?

相对在国阵执政时期,行动党骂马华“卖华”骂到不亦乐乎,几乎所有对华社不利的事情,都算到了马华头上。但是希盟执政以后,华社所争取的利益几乎都是没什么进展,不如然就先推翻再施舍。有人说,这个“卖华”的字号,到头来还不知道谁担当更正确。

讲到教育,马华在争取承认统考时,被行动党讥笑为永不到达的最后一里路;可是团结政府执政了两年,却绝口不提统考,把路封死了。之后一连串的事,SPM 10A生不能进预科班,还有华教筹款捐助小学风波、硬要国民型中学数理班开办马来文教学,华印巫小学采用统一马来文课本,乃至柔佛州百多名华校老师一夜间被调走,再来这一件优大遭追税的大事,无一不是冲着华教而来。国阵执政时期,对于华教,还没有团结政府这两年来得雷厉风行。许多希盟执政前的承诺,如增建华小,制度化华校拨款,也毫无声息。看来好像是华人犯贱,选了一个处处为难华教的政府,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难道说希盟发现它在失去马来票,因此收起了改革,转为保守,甚至时不时拿华教来开刀,向马来人“表明心意”?如果是这样,那么它就大错特错了。根据最新的数据,进入华小就读的非华裔学生越来越多,已经从1989年的3%增加到近20%。在沙巴的83所华小,甚至有42所为100%非华裔就读。华校办学的成功和有教无类,与其针对华校,不如多花时间去对付那假慈善之名荼毒妇孺的异教之家。

希盟之所以拿华教来频频开刀,除了向保守巫裔示好之外,也是认为华人的票没有地方可去,因为,比起希盟,华人更不能接受伊党的极端。但是,如果希盟每一次都要挑起华裔的神经,然后让行动党领袖来熄火,火头挑多了,反而显得希盟老二---行动党过于无能,每一次都要老大安华出面收拾场面。行动党执政以后,是否就接手了马华的一切,包括继承了他们当官的态度---凡事要忍,以和为贵。

华人,真的没有第三条路了吗?

事情倒也没有那么绝望。观察马来社会,其实他们的选择更多,但是也更难。不管是希盟、国阵巫统、国盟土团还是伊党,都各有铁粉,也各有制衡。尤其是基层相近的党派,更是对争取敌对的派系虎视眈眈,因为实力可能此消彼长,影响巨大。即使是希盟和巫统,土团和伊党,也是因为利益而结合,未来有可能因利益而拆伙。

如今巫统连赢两个议席,虽然和执政无关痛痒,但是对提振巫统的士气意义重大。其中,安华领导的公正党,正是利害关联者。不满国盟的选民,也许会回归国阵,打击了积极争取巫裔选票的公正党。如果选择巫统的选民回流,等于打击公正党的扩大版图,那么,接下来公正党还会无条件的帮助巫统壮大吗?

如果华人因为行动党的华基身份遭到团结政府的刻意为难,制造了更多的小拿破仑涌现,那么,华人是不是该多找一条出路?别以为除了团结政府和国盟外,华人就没得选了。如果华裔的人生只能过得这么无奈,那么改革有什么意义?告诉你们,博弈的精髓,现在才开始。羊毛,还是要出在羊身上。

Tuesday, October 8, 2024

阙上心头-378-暗流汹涌

 阙上心头-378-暗流汹涌

所谓“物极必反”,行动党在上一次选举中得到超过99%的华人支持,在希盟和国阵共同执政以后,原本它是最佳的华人代表政党。可是,行动党并不承认自己是华基政党。它内心是指向“全民政党”的。是,不能只代表华人;行动党的理想,是成为不分种族的全民政党。

一个赢得99%华人的支持的政党,在没有执政之前,当然要以承诺实现许多华人的期望为主,同时专注在攻击其他华基政党不能达到华裔要求,让敌对政党的支持者转投他们。结果,经过了十多廿年的努力,它做到了!那么,当时答应在执政后马上/即刻实现的承诺,如今做到了没有?笑马华走不完承认独中的那一里路,自己用多少里才走得完?为赵明福的死亡申张正义的承诺,如今隔了十多年终于可以拨乱反正,但是,今天是否还正气长存?在野时的百折不挠,如今是否成了咩咩叫的温顺小羊?

盛极而衰,行动党的支持票无法再上,就只有走下坡了。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支持它们的人民发现了在执政以后,它和以前的马华没什么两样。再观察下去,当初马华被攻击得体无完肤的理由,在行动党执政时似乎也没有什么改善,和当初的承诺似乎离得太远了。尤其是被同僚指着鼻子骂时,低首无语,即使是有作出反抗,当家的大头领也不责怪惹事的人,反而怪行动党吧不内部沟通解决问题。找碴的人不被怪罪,反而怪罪被霸凌的人,什么道理?!

然后,在马哥打补选,巫统候选人狂胜,一些领袖更是飘飘然不再落地。巫统柔佛州署理主席诺加兹兰更大言不惭,要求希盟向国阵道歉,同时讽刺华裔为机会主义者,引起希盟领袖深表不满。严格来说,这次马哥打补选,国阵是守土成功,议席并没有增加,可是国阵诸君会错意了,好像是赢了大选似的,要将两年来屈居在希盟脚下的怨气一次过抒发出来。要不要首相歉然退位,让你们巫统的主儿担任新首相呀?

有些人,就是不能太过念在大家坐同一条船上,容忍退让。一再容忍,他马上就要把您逼下船了。几次补选,暴露了团结政府的缺点。大家各怀鬼胎,在利益当头之下,表面和谐,但是,一旦取得利益以后,可能反面无情,甚至伺机扩张势力。说实在的,因利益而结合在一起的人,不可能真心对待伙伴。巧合的是,在团结政府,我们看到机会主义的成员一直在汲取个人利益;但是,在反对党国盟的阵容里,也出现这种背叛的行为。

这样走下去,可以预见的,是下一届大选,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整体上双方的阵容都将瓦解,希盟、国阵;土团、伊党,都有可能一拍两散,各自为政。屈居老二的政党,不可能服从老大的议席分配,大家都要争取更多,所以,这样发展下去,一场混战难以避免。